00 后也被骨质疏松盯上?这些补钙知识一定要知道

在大众印象里,骨质疏松似乎是老年人的 “专利”,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 00 后也被骨质疏松盯上。对于长期久坐、晒太阳少、外卖不离手的年轻群体而言,骨质疏松不再遥远。一旦不慎摔倒,骨折风险大增,尤其是髋部骨折,康复之路漫长且艰难。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从现在起,把补钙这件事做对。但在吃什么补钙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还存在诸多误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破除这些误区,探寻真正补钙的食物,并学会判断自己是否缺钙。

一、常见补钙误区有哪些?

(一)吃虾皮补钙?不靠谱

虾皮的钙含量确实高得惊人,几乎达到牛奶的 10 倍。然而,在实际烹饪中,加入汤或菜里的虾皮分量有限,分到每个人碗中顶多也就 1 – 2 克。这 2 克虾皮大约只能提供 20 毫克钙。而且,虾皮质地较硬,不易嚼碎,会影响钙的吸收效果。此外,绝大多数虾皮盐含量超高,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出发,也不建议多吃。

(二)喝豆浆补钙?不靠谱

豆浆的钙含量与牛奶相比,不及后者的 1/10。像豆腐脑、腐竹、内酯豆腐、鸡蛋豆腐、玉子豆腐等豆制品,钙含量同样很低。不过,石膏豆腐(南豆腐)、卤水豆腐(北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则是补钙小能手。需要注意的是,豆腐丝往往比较咸,食用前最好泡泡水,减少盐分摄入。

(三)喝咖啡影响补钙?不用担心

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增加尿钙流失。但一杯咖啡导致的钙流失量仅几毫克,多喝几口牛奶就能轻松补回来。所以,偶尔享受咖啡不必过于担心影响补钙。

(四)年轻人不用着急补钙?必须马上补

人体的骨峰值一般出现在 30 – 40 岁,在这之前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就如同存钱,存得越多,后续钙流失时的家底就越厚。因此,年轻人必须重视补钙,为未来的骨骼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五)爱喝碳酸饮料会流失很多钙?并不会

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的确会影响钙吸收,增加钙流失。但在日常饮食中,食物本身也含有磷,一罐碳酸饮料中磷酸占每日磷摄入的比例较小。相比之下,碳酸饮料中过高的糖含量才是健康的最大威胁。

(六)吃得咸容易缺钙?是的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在体内遵循 “多吃多排” 的机制。在钠代谢的过程中,会无形增加钙的流失。研究表明,每排出 300 毫克钠,会同时排出 20 – 30 毫克钙。所以,为了更好地补钙,控制食盐摄入量至关重要。

(七)补钙就是为了骨骼和牙齿强健吧?不全是

虽然 99.3% 的钙用于强健骨骼和牙齿,但还有不到 1% 的钙分布在血浆、细胞外液等部位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分解脂肪的酶需要钙激活,皮肤受伤时凝血过程也离不开钙离子的帮忙。

(八)钙多补点没事吧?有事

无论是通过膳食还是钙剂补钙,达到推荐摄入量即可。过量补钙不仅会增加肾结石、便秘的风险,还会影响铁、锌等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提醒,对于已经患有肾结石(一般为草酸钙结石)的人群,仍需按推荐量补钙。适量的钙会在肠道内与草酸结合形成沉淀,减少草酸吸收入血,反而对防治肾结石有益。

二、真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

(一)奶制品

牛奶堪称补钙的 “冠军食物”,每 100 毫升牛奶中钙含量通常在 100 – 120 毫克左右,且其中的钙易于被人体吸收。除了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也是补钙的优质选择。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 300 – 500 毫升牛奶,既能满足大部分钙需求,又能补充优质蛋白质等其他营养。

(二)豆制品

前面提到的石膏豆腐(南豆腐)、卤水豆腐(北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等豆制品,钙含量丰富。以 100 克北豆腐为例,钙含量可达 138 毫克。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对于素食者而言,是补钙的重要食物来源。

(三)绿叶蔬菜

许多绿叶蔬菜也是补钙的好帮手,如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虽然它们的钙含量可能不如奶制品和部分豆制品高,但胜在日常摄入量较大。同时,绿叶蔬菜还富含维生素 K,有助于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不过,像菠菜等部分绿叶蔬菜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烹饪前可将菠菜等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

(四)坚果

杏仁、巴旦木、腰果等坚果中含有一定量的钙。例如,每 100 克杏仁的钙含量约为 204 毫克。坚果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 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但坚果热量较高,每天食用一小把即可。

(五)海产品

除了前面提到的虾皮(虽钙含量高但存在其他问题),海带、紫菜、三文鱼等海产品也含有丰富的钙。海带每 100 克的钙含量可达 46 毫克左右,紫菜每 100 克钙含量约为 264 毫克。海产品营养丰富,还含有碘等其他重要微量元素。

三、如何判断自己缺不缺钙?

(一)观察身体症状

  1. 儿童和青少年:缺钙时可能出现生长痛,尤其是腿部,常发生在夜间;易出汗,即使在不热的环境下也多汗;牙齿发育迟缓,出牙顺序异常等。
  2. 成年人:肌肉痉挛较为常见,特别是小腿抽筋,多在运动后或夜间发作;腰酸背痛,且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指甲变脆,易断裂;头发枯黄、易脱落。
  3. 老年人:除了肌肉痉挛、腰酸背痛外,还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变形情况,这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弯腰等,就容易发生骨折。

(二)进行医学检查

  1.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钙的含量来判断是否缺钙。血清总钙正常参考值一般在 2.25 – 2.58mmol/L。但需注意,血钙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 D 等,因此需综合其他指标判断。此外,还可检测血清磷、碱性磷酸酶、25 – 羟维生素 D 等指标,辅助评估钙代谢情况。
  2. 骨密度检查:这是评估骨骼健康、判断是否缺钙及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常用双能 X 线吸收法,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T 值是骨密度检查的重要参考指标,T 值≥ – 1 为正常; – 2.5 < T 值 < – 1 提示骨量减少;T 值≤ – 2.5 则诊断为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3. 膳食评估:回顾日常饮食,计算钙的摄入量。若长期饮食中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不足,钙摄入量可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为 800 毫克,50 岁以上人群为 1000 毫克。可借助一些营养计算软件或咨询营养师,准确评估钙摄入情况。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同样需要重视骨骼健康。通过纠正补钙误区,选择正确的补钙食物,定期评估自身钙营养状况,我们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让骨骼更加强健,为生活和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从现在起,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的骨骼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