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断臂求生”背后:超级供应链梦碎,章燎原面临战略抉择

一、2亿元收购告吹:资本博弈下的裂痕

2024年10月,三只松鼠宣布斥资2亿元收购量贩零食品牌”爱零食”,试图通过其1800家门店快速切入线下市场。然而,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仅维持8个月便宣告破裂。三只松鼠以”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为由终止收购,而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则公开指控三只松鼠”压价+弃购”,甚至已提起诉讼。

矛盾焦点:

  1. 估值博弈:三只松鼠在尽职调查后大幅压低收购价至2000万元现金,远低于最初报价,导致爱零食融资能力受损。
  2. 控制权争夺:三只松鼠要求接管爱零食供应链、调整门店扩张节奏,甚至解雇区域创始人,引发唐光亮强烈不满。
  3. 备胎策略争议:爱零食称三只松鼠在谈判期间接触竞品(如来伊份),最终选择”无缝切换”至零食优选,被质疑”渣男式操作”。

这场纠纷暴露了三只松鼠在资本并购中的强势风格,也折射出其线下扩张的急迫性与战略摇摆。


二、战略重心转移:从”高端性价比”到全品类激进扩张

三只松鼠的困境并非仅因收购失败,更深层原因在于其战略转型中的多重挑战:

  1. 全品类布局的”资源分散”陷阱
    • 2024年,三只松鼠推出33个子品牌,覆盖宠物食品(”金牌奶爸”)、咖啡(”第二大脑”)、卫生巾(”她至美”)等领域,试图摆脱”坚果品牌”标签。
    • 但跨品类运营导致供应链复杂度激增,品控难度加大,”她至美”卫生巾市场表现不佳即为例证。
  2. 线下渠道的”烧钱困境”
    • 三只松鼠通过与美宜佳合作调改零食区、布局”一分利”便利店等新业态渗透社区零售,但部分门店因选址失误亏损。
    • 线下扩张未能带来预期增长,反而拖累现金流。
  3. 供应链投入的”重资产之痛”
    • 计划在芜湖、天津等地打造四大供应链基地,芜湖基地已布局7个工厂、17条产线,但自建工厂的投入产出比尚未显现,进一步挤压净利润。

三、章燎原的”超级供应链”野心与现实差距

章燎原曾公开表示,要将三只松鼠从”互联网坚果品牌”转型为”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的超级供应链公司”,对标山姆、奥乐齐。然而,现实与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1. 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 依赖分权式管理模式(500多名mini CEO自主决策),导致资源分散、协同效率低下。
    • 管理层稳定性问题凸显,2024年3名董事及2名监事辞职,内部反腐暴露组织漏洞。
  2. 商品开发能力短板
    • 山姆、奥乐齐依托专业买手团队精选SKU,而三只松鼠仍以分权模式运营,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 新品牌”她至美”的失败印证其在非坚果领域的商品力不足。
  3. 个人IP与团队能力的失衡
    • 章燎原个人影响力强大,但缺乏类似阿里”王帅”级别的品牌战略操盘手,品牌形象建设仍停留在”网红”阶段。

四、未来突围路径:聚焦、深耕与组织变革

面对”最危险时刻”,三只松鼠需在以下方面调整战略:

  1. 战略聚焦:收缩非核心业务
    • 优先巩固坚果主业,暂缓卫生巾等低相关性品类扩张,避免资源进一步分散。
  2. 供应链优化:轻资产模式探索
    • 通过合资、联营等方式整合供应链,而非一味自建工厂,降低资金压力。
  3. 组织变革:提升协同效率
    • 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平衡分权与集权,解决管理层动荡问题。
  4. 线下渠道重构:从并购到合作
    • 借鉴与美宜佳的合作模式,通过数据共享而非资本并购获取渠道洞察。

结语:从”草莽扩张”到”精细化运营”的生死考验

三只松鼠的困境本质上是互联网品牌转型传统零售的必经阵痛。当流量红利消退、竞争进入下半场,其能否摆脱对章燎原个人能力的依赖,构建真正的供应链壁垒,将决定其能否避免沦为”又一个倒下的网红品牌”。

(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