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劳累、熬夜易诱发带状疱疹:疼痛剧烈且具传染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过度劳累和熬夜似乎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然而,你可能想不到,这两种不良生活习惯竟可能引发一种剧痛且具传染性的疾病 —— 带状疱疹。专家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对此提高警惕。

带状疱疹,被称为最疼的皮肤病之一,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增带状疱疹病例约 156 万人 。这种疾病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在 90% 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此病毒。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后,首次发病通常表现为水痘。在免疫系统的攻击下,病毒并未被完全清除,而是隐匿于背根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潜伏的病毒便会伺机而动,沿着神经引发病变,致使神经发炎、坏死,进而产生疼痛。

专家指出,50 岁以上人群是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但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人中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此外,像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会增加 24% 到 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病风险更是一般人群的 2.3 倍到 4 倍。

带状疱疹带来的疼痛极为强烈,令人难以忍受。皮肤表面的疱疹即便痊愈,部分患者仍会长期被疼痛折磨,甚至长达数年。这是因为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感染负责人体痛觉的神经,破坏了负责疼痛感知的神经节这一关键结构。绝大部分患者会将这种疼痛形容为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穿心般的疼痛。随着疾病的好转,多数患者的疼痛会逐渐减轻,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多种因素,最终发展为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上甚至有患者疼痛长达 40 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体出现疼痛但疱疹尚未显现时,若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可大幅降低带状疱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部分患者甚至能够阻止带状疱疹发病。专家表示,带状疱疹是由于一根神经受到破坏而引发疼痛,其症状呈现为单侧分布,最常见的分布区域是胸腰段,即胸背部、腰部,也可出现在单侧的头面部,但必定是单侧且不超过人体中线。所以,当出现单侧分布的疼痛时,人们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不仅疼痛难忍,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目前研究认为,带状疱疹在发病前期、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家中若有老人和儿童,需格外留意。一般到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其传染性降低,甚至可认为没有传染性。

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通过抗病毒等治疗方法可治愈,但该疾病最为棘手的是后遗神经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预防至关重要,预防大于治疗。专家建议,预防带状疱疹,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同时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为这些因素都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带状疱疹。此外,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较为成熟的预防方式,也被称为一级预防。50 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可降低 90% 以上 。

关于带状疱疹,还存在一些常见误区需要澄清。带状疱疹的疱疹并非只长在腰上,病毒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复制繁殖,如头、颈、胸、腰、四肢,腰部只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除常见的皮肤型带状疱疹外,还有许多特殊类型,比如眼周、耳周的带状疱疹,以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眼周的带状疱疹会影响角膜、眼球,轻度的影响视力,重度的甚至导致失明。耳部的带状疱疹会引发耳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面瘫,严重时会造成听力下降。

另外,很多人认为带状疱疹患一次后便不会再得,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群确实如此,但有 5% 左右的人群一生中可能会多次患病。这类人容易患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二是部分人群平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导致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带状疱疹的再次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积极预防带状疱疹。若不幸患病,也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减轻痛苦,降低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