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背后的危机:孩子钟爱的食物如何悄悄伤肝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总有一些食物如同魔法般充满吸引力,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快乐。然而,有一种几乎所有孩子都爱不释手、且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食物,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它就是 —— 糖。这里所说的糖,并非谷物、水果、蔬菜、奶等天然食物中本身含有的糖,而是在零食、饮料等食品中额外添加的糖。这些添加糖,就像披着甜蜜外衣的 “健康杀手”,在给孩子们带来短暂愉悦的同时,正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食物中的添加糖,会影响肝脏的健康

大多数家长都清楚,孩子吃过多添加糖会增加肥胖风险,还容易引发龋齿。但令人担忧的是,过量的添加糖对孩子肝脏的伤害,却常常被忽视,而这一危害对孩子长大后的健康也会产生负面效应。糖和酒精一样,都是肝脏不喜欢的食物。众多研究已明确表明,食物中的添加糖,尤其是其中的果糖,对宝宝的肝脏具有损害作用 [1,2]。在超市的糖果、蛋糕店的饼干面包,以及随处可见的含糖饮料中,只要配料表上标注有 “果葡糖浆”“浓缩果汁” 等字样,其中就含有果糖。果糖与葡萄糖的代谢途径不同,大部分果糖需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 [3]。2020 年《自然 — 代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增加 “肝脏脂肪” 方面,果糖的作用效果比葡萄糖强 2 至 3 倍 [4]。孩子们大量食用含果糖的食物后,相当一部分果糖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若长期过量摄入,肝脏的代谢负担会急剧加重,长此以往,极有可能诱发糖尿病、脂肪肝等严重疾病 [5]。另一项针对 1940 名婴幼儿的研究也已证实,婴儿期摄入较多含糖饮料与学龄儿童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 [6]。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颜色呈红褐色,边缘整齐且锐利。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外观上会明显肿大,颜色变黄,质地也会变得相对较硬。这种变化意味着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已受到破坏,肝脏原本高效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开始出现紊乱。进入身体的添加糖,不仅让孩子当下的代谢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其不良影响还会延续到孩子成年之后,对他们未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小时候吃太多添加糖,会为长大后埋下健康隐患

糖堪称心血管疾病的帮凶之一。高糖饮食会引发 “四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进而严重损害心血管健康。过量摄入添加糖,不仅使儿童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 [8,9],更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了一颗颗 “健康炸弹”,为他们成年后的健康埋下诸多隐患。2024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 “生命早期 1000 天”(即女性怀孕的胎儿期 280 天加上宝宝出生后到 2 岁的 720 天)这段关键时期内限制糖分摄入,儿童成年后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 35%,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 20%,并且疾病发作时间可分别延迟 4 年和 2 年 [10]。相比之下,过早接触并大量摄入添加糖的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更高,患病年龄也会提前。那些孩子小时候吃进嘴里的添加糖,仿佛是被悄悄安置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他们成年后 “爆炸”,给健康带来沉重打击。

控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 岁内不要吃,3 岁后也要做好控制

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都对孩子食用添加糖的年龄给出了明确建议。WHO 禁止食品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强调,3 岁以内宝宝的食物中不应额外添加糖。综合考虑,孩子食用添加糖的年龄最好不早于 3 岁。若孩子超过 3 岁,家长们也需重视控糖。控糖,不仅是为了保护孩子当下的健康,避免肥胖、肝脏受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问题,也是为了防止孩子对糖产生依赖,形成难以改变的不良饮食习惯。此外,长期高糖饮食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情绪,干扰身体发育和性发育。比如,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波动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使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定;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干扰激素平衡,对骨骼和性器官的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控糖。首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释高糖食品的危害,比如借助有趣的绘本、生动的动画或者小故事,让孩子明白吃太多糖会导致蛀牙、肥胖,还会让身体不舒服,影响他们快乐玩耍和健康成长。家长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饮食习惯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在家中,要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健康食品选择,准备丰富的水果、蔬菜、坚果、酸奶等。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其天然的甜味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甜的渴望;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孩子身体发育;坚果富含优质脂肪和蛋白质;酸奶富含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益。家长还可以尝试新的食谱,把健康食物做得既有趣又美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将水果制作成可爱的水果拼盘,用模具把蔬菜做成有趣的形状,或者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无糖酸奶。减少在家中储备高糖食品,孩子看不到自然就不容易想起要吃。同时,和孩子一起设定规则和限制,比如规定每周只能吃一次或两次高糖食品,并且严格执行。明确告知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吃,什么情况下不能吃,让孩子清楚了解规则。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对高糖饮食的渴望。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保持健康体重,还能促进骨骼发育,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让孩子参与简单的烹饪过程,了解食物的制作,增加对健康食材的兴趣。比如,让孩子帮忙洗蔬菜、搅拌食材,一起制作简单的健康美食,这样他们会更愿意尝试和接受这些食物。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聚会时,引导孩子选择更健康的食物,营造健康饮食的氛围。孩子在群体环境中更容易接受和模仿他人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并非一蹴而就,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复,家长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持续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比如一个拥抱、一句赞扬的话或者一个小贴纸,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坚持健康饮食。

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面对添加糖这一隐藏在甜蜜背后的 “健康杀手”,家长们需提高警惕,从孩子的饮食源头抓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高糖食品的危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