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潮玩品牌拉布布(Labubu)在二手市场溢价超300元,假冒产品借机涌入市场。近期全国海关密集查获多起出口走私案,单次扣留假货数量最高达3.4万件。更值得警惕的是,造假者利用”代工厂””同源供应链”等话术诱导消费者,形成从生产到跨境销售的完整灰色产业链。

一、海关查获量井喷式增长
据”海关发布”数据,仅6月以来全国已查获假冒拉布布超8万件:
- 北京大兴机场海关:从出境旅客行李中扣留952个;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查获5961个,为单次数量之最;
- 港珠澳大桥海关:连续3起跨境电商案共扣20599件;
- 宁波北仑海关:在普通货物中查出20240个;
- 大榭海关:创纪录查获34620个,相当于正版年产量1/5。
“抓不完根本抓不完。”一位海关人员向记者感叹,假货常伪装成”礼品””样品”混杂在正常货物中,部分包裹甚至使用虚假报关单据。
二、造假产业链现”代工厂”话术
调查显示,假冒拉布布已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
- 源头生产:东莞、深圳等地作坊采用劣质PVC材料,模具精度不足导致细节模糊;
- 伪造标识:通过高清打印仿制防伪标签,部分高仿品甚至能通过基础验伪工具检测;
- 直播引流:抖音、快手等平台存在大量”工厂直供”直播间,明示”非泡泡玛特正品”但强调”同厂品质”;
- 跨境洗白:通过”蚂蚁搬家”式分散出口规避监管,部分货柜标注”塑料玩具”实际混装假玩偶。
更隐蔽的是,部分卖家利用消费者对供应链的认知盲区,宣称”与泡泡玛特共享生产线”,实际二者并无关联。一名被查商家供述:”我们说代工厂只是为了让买家相信质量,其实根本进不了泡泡玛特的厂区。”
三、消费者为何主动买单?
在闲鱼等二手平台,正版拉布布均价超300元,而标称”东莞货”的假货售价仅55-65元,价差达5倍。记者暗访发现,购买假货群体主要分为两类:
- 收藏爱好者:为凑齐整套系列被迫选择高仿;
- 送礼需求者:看重外观相似性,接受”知假买假”。
“正品抽不到,高仿至少能拍照发朋友圈。”95后消费者小林坦言,部分假货做工已达”远看无差别”水平,成为社交场景中的”平替选择”。
四、法律与监管的双重挑战
尽管《商标法》规定制售假冒商品可处违法金额5-10倍罚款,但实际执法面临多重困境:
- 跨境追责难:部分假货通过东南亚中转再流入欧美市场,溯源成本高昂;
- 平台责任模糊:跨境电商平台的”避风港原则”常被滥用,侵权商品下架滞后;
- 鉴定体系缺口:官方尚未开放民间鉴定渠道,消费者维权需自行举证。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指出:”某些高仿品已突破’以假乱真’界限,甚至加入正版未采用的新设计,这种’反向创新’让侵权认定更加复杂。”
五、行业呼吁全链条治理
面对假货冲击,泡泡玛特方面表示已升级防伪技术,包括:
- 嵌入NFC芯片实现”一物一码”溯源;
- 与海关总署共享侵权商品数据库;
- 对直播带货平台发起批量维权诉讼。
法律专家建议,除加强口岸执法外,还需建立:
- 消费者教育机制:普及正品鉴别知识;
- 平台连带责任制度:要求电商对重复侵权商家实施”熔断”;
- 跨境执法协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响应通道。
(本文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泡泡玛特年报、第三方监测机构)
【记者手记】
当潮玩从兴趣消费演变为金融属性商品,假货治理已超越简单的打假范畴。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与满足市场需求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