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乘客携带任何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对于经常出差、旅行的人而言,充电宝几乎是必备之物,而这一禁令无疑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困扰。那么,在 “召回门” 的阴影下,我们究竟该如何挑选一款安全靠谱的充电宝呢?

没 3C 认证的电池都不能上飞机?真相并非如此
在探讨如何挑选充电宝之前,先来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误以为,所有没有 3C 标识的电池都无法通过安检。实际上,此次政策明确规定,3C 标识的要求仅针对充电宝。像相机电池、充电电池这类产品,只要数量符合限制,且电池本身无破损和损坏,依然可以正常携带。
那么,没有 3C 标识的充电宝平常能正常使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充电宝的使用寿命未超过三年。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次数增加,充电宝内部的元器件和电芯会逐渐老化,热失控、鼓包、自燃等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如果你的充电宝已经 “服役” 多年,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尽早更换为好。
当然,对于那些刚购买不久、没有 3C 协议,但属于大品牌且非召回型号的充电宝,日常使用并无大碍,乘坐高铁、大巴等公共交通也不受影响。不过,若你频繁使用充电宝,还是建议购置一款有 3C 认证的产品,毕竟安全无小事,不能因小失大。
或许有人觉得,对充电宝实施如此严格的管控是否有些小题大做?实则不然。虽然充电宝自燃在一般环境下危害相对可控,但在飞机这样的密闭空间中,一旦发生自燃且未能及时扑灭,极有可能危及全机乘客的生命安全。
新的 3C 认证对充电宝的阻燃性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和电气回路及关键部件需具备 V-0 级阻燃,即 “两次 10 秒燃烧后,火焰在 30 秒内熄灭,无燃烧物滴落”;外壳则需满足 V-1 级阻燃,即 “两次 10 秒燃烧后,火焰在 60 秒内熄灭,无燃烧物滴落”。只要阻燃材料达标,即便充电宝发生自燃,火焰也能在 1 分钟内自行熄灭,极大降低了火灾风险。从这个角度看,3C 认证并非强制消费者更换充电宝,而是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产品。
挑选充电宝,这些要点需牢记
既然 3C 认证如此重要,是不是只要有 3C 认证的充电宝就可以放心购买了呢?并非如此。除了 3C 认证,还有诸多因素需要考量。
容量与便携性的平衡
充电宝的容量决定了它能为设备充电的次数。一般来说,容量越大,续航能力越强,但体积和重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只是日常通勤、偶尔应急,5000mAh 至 10000mAh 的充电宝通常就足够了,这类充电宝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若需要长时间外出旅行或经常处于没有充电条件的环境中,则可考虑 10000mAh 以上的大容量充电宝,但要注意其便携性,以免成为出行负担。
快充技术与兼容性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快充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提高使用效率。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快充协议有 PD、QC、PPS、UFCS 等。在选择充电宝时,要确保其支持的快充协议与你的设备相匹配。例如,苹果设备大多支持 PD 协议,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除了支持 PD 协议外,还可能有自家的私有快充协议。此外,充电宝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尽量选择能兼容多种设备的产品,这样无论你是为手机、平板还是笔记本电脑充电,都能轻松应对。
接口类型与数量
接口的类型和数量也会影响充电宝的使用体验。常见的接口有 USB – C(Type – C)、USB – A 和 Lightning。USB – C 接口因其支持正反插、传输速度快、功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如果你的设备接口较为多样,建议选择拥有多个不同类型接口的充电宝,这样可以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避免携带过多充电线。
安全性与防护措施
安全始终是挑选充电宝的首要考量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 3C 认证,优质的充电宝还应具备多重安全防护机制,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温度保护等。这些保护措施能有效避免充电宝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异常情况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充电宝的外壳材质也很重要,应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和阻燃性的材料。
品牌与售后服务
选择知名品牌的充电宝往往更有保障。大品牌通常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方面投入更多,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更可靠。而且,知名品牌通常能提供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高性价比充电宝推荐
说了这么多挑选充电宝的要点,下面为大家推荐几款来自大品牌、性价比高且实用性强的充电宝(以下推荐无任何商业合作,仅供参考):
绿联能量湃 Pro 130W 大功率版本(20000mAh):协议覆盖广,性价比之选
如今,挑选充电宝时,实用性已成为关键考量因素。绿联这款能量湃 Pro 配备了两个 USB – C 口和一个 USB – A 口。其中,USB – C1 单口输出时可实现 100W 满血输出,单 USB – A 输出功率为 22.5W,能满足小功率产品的充电需求。三口同时输出时,USB – C2 口和 USB – A 的总功率为 15W,USB – C1 仍保持 100W 输出,这种设计更贴合用户日常优先为某一设备快速充满电的习惯。
在充电协议方面,绿联能量湃 Pro 支持 UFCS、PD 以及 PPS 等高功率快充协议,基本涵盖了大多数用户的日常充电需求。官方数据显示,它能触发 iPhone 最高 27W PD、华为 22.5W UFCS 协议以及 80W PPS 协议。虽然不支持各家手机的私有协议,但在充电宝市场中,其协议覆盖范围已达 T1 水准。
其他配置方面,该充电宝具备 65W 输入功率(20000mA 版本两小时可充满),自带能显示电量、输出 / 输入功率的小尺寸 TFT 彩屏,还支持高温、低温、过充、过放、短路、欠压等 13 种保护措施。价格方面,国补后起售价为 193.68 元,如需更大功率或自带线,可按需加价。
倍思超能充三合一(67W 闪充版本 10000mAh):功能多样,自带插脚和线
在充电宝市场中,有一类特殊的产品 —— 自带插脚,兼具充电宝、充电器和充电头的功能,可谓 “一宝三用”,不过价格通常比普通充电宝贵 20% 左右。倍思这款超能充三合一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底部新增了一根可自由拉伸的编织高功率充电线,且在充电宝底部和充电线头部贴心地设计了磁吸,方便收纳。
充电口方面,提供了一个 USB – C、一个 USB – A 和一根可伸缩的 USB – C 充电线。USB – C 口和线单口输出时功率可达 67W,USB – A 为 22.5W。三口同时输出时,大部分功率会提供给 USB – C 充电线,功率为 45W,能满足紧急充电需求。充电协议上,支持 PD3.0、QC3.0、PPS、AFC、FCP、SCP 等主流协议。此外,它还能自动识别小电流设备,避免大电流损坏设备电池。国补后,67W 闪充版售价为 240.18 元,还有 35W 快充三合一版本,但价格与 67W 版本相差不大,更推荐 67W 版本。
ANKER 三合一能量棒(30W 快充 5000mAh):苹果全家桶用户的福音
ANKER 的这款三合一能量棒同样支持三种使用方式,且体积小巧,重量仅 200g,便于女性用户随身携带。不过,其电池容量和功率相对较低,容量为 5000mAh,最高功率 30W。但考虑到便携性和颜值,这一牺牲还是可以接受的。
充电接口方面,提供了一个 USB – C 接口和一个 USB – C 可伸缩充电线,单独使用时最高功率均为 22.5W,充电器模式下单口输出最高 30W,非常适合苹果全家桶用户。ANKER 虽未在产品页面明确支持的充电协议,但客服表示其支持主流的 C1.2/Apple5V2.1A/Apple5V2.4A/PD3.0/QC3.0/SCP/PPS 协议,从产品页来看,主推的应是 PD 3.0 协议,可满足苹果设备的充电需求。此外,它还支持智能识别小电流设备、获得苹果 MFi 官方认证、配备 LED 显示窗等功能。国补售价 159.85 元,可根据设备需求向客服申请更换为苹果 lighting 接口版。
酷态科 10 号超级电能棒 Plus(120W 闪充 15000mAh):协议丰富,小米用户首选
酷态科 10 号超级电能棒 Plus 来自小米产业链,近期在充电宝市场备受瞩目,最大亮点在于支持的协议极为丰富。除常见公有协议外,还支持小米自家私有快充协议,是小米用户的不二之选。
它提供两个 USB – C 接口和一个 USB – A 接口,USB – C1 连接小米手机 / 平板电脑等支持小米私有快充协议的产品时,最高输出 120W,连接普通笔记本时最高 70W;USB – C2 和 USB – A 单口最高输出功率均为 33W。在协议方面,支持 12 种快充协议,除友商私有协议外,其余协议通吃。面对荣耀、vivo、三星等支持高功率 PPS 协议的手机,也能实现最高 100W 输出,且支持 UFCS 协议,是目前协议最完善的充电宝之一。此外,还具备智能识别小电流设备、100W 自充功率、TFT 屏幕显示、温度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 9 种防护机制。国补到手价 229 元,虽性价比不算顶尖,但胜在协议广泛,小米用户可放心入手。
在 “充电宝召回门” 的背景下,挑选一款安全、实用的充电宝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在众多产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充电宝。最后再次提醒,购买充电宝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勿贪图便宜购买山寨产品,以免给自身带来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