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岁抗癌网红 “呆呆羊” 去世,曾称 “想赶快好起来参加高考”

“希望大家替我多看看灿烂的晚霞,替我多感受清新的微风,替我尝一口新上市的冰淇淋……”7 月 18 日,抖音博主 “呆呆羊” 抗癌 1610 天后不幸离世,年仅 22 岁。“呆呆羊” 17 岁时被确诊为骨癌晚期,曾称 “想赶快好起来想上学参加高考”。

骨肉瘤,俗称骨癌。据相关数据,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多数患者在一年内就可能出现肺转移,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骨肉瘤治疗中心之一,近几年每年收治 100 余例骨肉瘤患者,其中大部分是 10-20 岁的青少年。

骨科主任叶招明教授介绍,骨肉瘤多发生于 20 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但现实令人揪心:75% 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被误以为 “生长痛” 或 “运动损伤” 而延误就诊,导致一些孩子在确诊时已经发生癌细胞转移,难以治愈。

高发于青少年的 “骨癌”,发现就是中晚期,早期症状隐匿

叶招明教授提到,骨肉瘤可起源于任何骨骼,四肢长骨干骺端(股骨、胫骨和肱骨等)好发,最多见的在膝关节周围,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恶性肿瘤均有转移的倾向,骨肉瘤也不例外。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肺,其次是骨。

“棘手的是,去一般的医院看骨肉瘤,根本没有相关科室。因为发病率低,很多医生对这个病了解不多,甚至看到这种病都无法判断,更不要说手术治疗了。” 叶招明教授提到,不少基层医院医生从业多年也没有遇过一例骨肉瘤患者,没有足够的经验,很难诊治。

“很多孩子是因为外伤到医院检查拍片,才发现骨病变。” 叶招明教授说,大多数骨肉瘤患儿早期没有显著的病症表现,一旦发生疼痛或出现肿块,往往已是中晚期。

一到晚上膝盖就刺痛,10 岁男孩的 “生长痛”,其实是骨肉瘤

“妈妈,我腿疼……”10 岁的浩浩终于忍不住向母亲李女士倾诉。李女士看着儿子苍白的脸,心疼地揉了揉他的膝盖:“可能是长身体呢,妈妈小时候也这样,这叫‘生长痛’。” 她翻出家里的钙片,又用热毛巾敷在浩浩腿上。疼痛似乎缓解了些,浩浩背着书包去了学校,可课间跑步时,左腿突然一软,差点摔倒。

接下来的日子,浩浩的腿痛成了常态。李女士和丈夫带他去过社区医院,医生检查后也认为是 “生长痛”,建议多补钙、少运动。可浩浩的症状却在恶化:疼痛从膝盖蔓延到小腿,夜间需要吃止痛片才能入睡;原本活泼的他变得沉默,连最爱的足球也不碰了。

4 月 12 日,李女士挂了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林秾主任医师的号。林主任是骨肿瘤领域的专家,曾成功救治过无数青少年患者。他仔细询问了浩浩的病史,又进行了体格检查 —— 当触碰到浩浩左小腿外侧时,浩浩突然痛得缩起腿,林主任的手下明显感觉到一个硬块,边界模糊,表面温度略高。

“这不是生长痛。” 林主任的表情严肃起来,“生长痛的疼痛通常在白天活动后加重,夜间缓解,且不会伴随肿块。浩浩的症状更像…… 骨肉瘤。” 经过 X 线和核磁共振检查,印证了林主任的判断:浩浩的左胫骨近端存在溶骨性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明显 —— 这是骨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进一步穿刺活检确诊为 ⅡB 期骨肉瘤,属于中期偏早,尚未发生远处转移。

“幸运的是,肿瘤没有包裹重要血管和神经,可以尝试保肢手术。” 林主任安慰着崩溃的李女士夫妇,“我们会先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范围,再切除病灶并置换人工关节。”

接下来的两个月,浩浩经历了两个疗程的化疗。恶心、呕吐、脱发…… 小小的他咬着牙挺了过来。6 月底,林主任团队为浩浩实施了 “左胫骨肿瘤切除术 + 可延长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中,他们精准切除了肿瘤及周围 2 厘米的正常组织,并用定制的假体重建了胫骨。考虑到浩浩仍处于生长期,假体设计为可延长型,未来可通过微创手术调整长度,避免肢体不等长。

术后,浩浩在康复科开始接受系统的功能训练。从最初拄拐行走,到逐渐摆脱辅助器具,现在,他渐渐能够自己走路了。

右膝剧痛还以为是运动损伤,21 岁男孩被确诊为骨肉瘤

男孩名叫小凯,今年 21 岁。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他走路时的步伐比常人略显迟缓,每一步都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却又透着坚韧。对小凯和他的家庭来说,命运的转折如同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打破了 2024 年夏天原本平静的湖面。

“那天,我健身刚结束,突然,右膝附近传来一阵剧痛,就像有人用针狠狠地扎了一下。” 小凯皱着眉头回忆。那时正值大一暑假,热爱健身的他以为是运动时姿势不当,导致膝关节受损。“我想着休息几天就好了,年轻嘛,恢复快。” 小凯无奈地笑了笑,眼神中带着一丝苦涩。

但一个月过去了,膝盖的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像恶魔的爪子一般,紧紧揪住他不放。疼痛越发剧烈,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大腿还不时地抽筋,让他痛苦不堪。“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可能真的生病了。” 小凯的声音低沉下去,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那年国庆假期,小凯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乡,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做了 CT 和核磁共振检查。医生拿着检查结果,眉头紧锁地告诉他们,膝盖上长了个肿块,但无法判断性质,小凯感觉自己的世界瞬间崩塌了。

回到杭州,小凯开始疯狂搜索网上的信息,他来到浙大二院骨科。经过一系列详细全面的检查,命运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 他被确诊为胫骨骨肉瘤。“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我感觉天旋地转。” 小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骨肉瘤,上网一查,说是骨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我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

叶招明教授得知小凯的情况后,深知骨肉瘤的病程进展十分迅猛,是按月甚至按天计算的。他立刻召集团队,为小凯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我们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这样可以缩小肿瘤范围,为后期的肿瘤切除保肢手术创造有利条件。等化疗结束后,再进行手术,术后还要继续化疗,巩固治疗效果。” 叶招明教授耐心地向小凯和他的家人解释。

化疗的过程就像一场残酷的斗争,恶心、呕吐、掉头发等副作用都一一显现。每次化疗后,他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然而,小凯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信念 —— 重返校园。“我是学网络工程的,平时上课这些也不影响。我想着等过了这次化疗的低谷期,状态有所好转后,就赶紧回学校。只有尽早回归正常生活,我才能更好地和病魔抗争。” 小凯说到这,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如同他 T 恤上的卡通太阳一般,温暖而明亮。

看着小凯积极乐观的态度,他的主治医师曲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骨肉瘤发现的时候是 Ⅱ 期,预后还算不错。只要坚持治疗,未来重返校园肯定没什么大问题。”

骨肉瘤的病程进展非常快,21 岁女孩右腿截肢后 很快出现肺转移

浩浩和小凯都是幸运的,在骨肉瘤早期就已发现,预后不错,没有发生转移。21 岁的广州姑娘饭饭就没那么幸运了。她在抖音上不时更新抗癌日记,有 315 万粉丝为她加油打气。

“姐以前也很潇洒,后来被抓去抗癌了。” 饭饭用视频分享她从被确诊到现在的完整患病过程:2024 年 3 月,饭饭时常感觉腿有点疼,但她以为是平时锻炼太猛,肌肉疲劳所致,没放在心上。直到 9 月参加军训时,她发现腿部的疼痛明显加剧,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钻心地疼。

军训结束后,实在疼得受不了,饭饭便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为风湿病,给她开了一些药,让她回家好好休息。饭饭以为吃了药,疼痛就会慢慢缓解,生活也会回到正轨。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2024 年 12 月,饭饭的腿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她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只能靠拐杖才能勉强移动。家人赶紧带她转诊到上级大医院。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医生给出了一个让饭饭和家人都难以接受的诊断结果 —— 淋巴瘤。

那一刻,饭饭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为了活下去,她毅然决然踏上了抗癌之旅。3 次化疗,25 次放疗,她都熬过来了。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孩。2025 年 4 月,饭饭的病情急剧恶化,癌细胞迅速扩散,医生无奈之下,只能为她进行了右腿截肢手术。本以为截肢后,病情能得到控制,可仅仅过了一个月,复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 —— 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

“我真的很害怕,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饭饭在最新的一条视频中,泪流满面地说道。如今,她只能依靠化疗和靶向药物,与死神进行殊死搏斗。每一次化疗,都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恶心、呕吐、浑身乏力,让她痛苦不堪。但即便如此,饭饭依然没有放弃,她每天都会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抗癌日常,用乐观和坚强,鼓励着每一位和她一样与病魔抗争的人。

骨肉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叶招明教授表示,骨肉瘤早期症状不典型,与生长痛、运动损伤等症状相似,很容易被误诊。比如,生长痛通常是双侧疼痛,疼痛程度较轻,多为间歇性,一般在夜间休息时发作,活动后疼痛可缓解,且不会出现局部肿块、皮温升高、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而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多为单侧,疼痛程度较重,呈持续性,夜间疼痛加剧,休息和一般止痛药难以缓解,还可能伴有局部肿块、皮温升高、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持续时间超过 2 周,或者伴有局部肿块、皮温升高、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 X 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叶招明教授提醒,“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骨骼生长迅速,更容易发生骨肉瘤。家长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此外,叶招明教授还指出,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骨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目前,骨肉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结合术前、术后化疗,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放疗。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只要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很多患者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叶招明教授说,“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关注青少年的骨骼健康,让孩子们都能远离病魔的侵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