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纸书强势崛起:销量大涨25.9%重登市场王座,技术革新与精准定位成关键

2025年上半年市场格局剧变:国产阅读器终结学习本领跑时代

2025年8月6日,洛图科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电子纸平板市场在上半年迎来结构性变革——国产电纸书(阅读器)以25.9%的同比销量增幅强势反弹,线上市场份额攀升至45.3%(销量31.0万台),较去年同期(35.7%)大幅提升9.6个百分点,首次终结学习本长期主导的格局,重新夺回电子纸平板市场的第一宝座。这一数据标志着国产厂商通过技术深耕与精准市场策略,成功引导用户回归专业阅读设备,而曾经占据上风的学习本和办公本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市场格局重塑:阅读器反超,学习本份额暴跌

根据洛图科技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纸平板线上市场呈现三大产品线分化趋势:

  1. 阅读器(电纸书):销量占比45.3%(同比+9.6%),成为绝对主力。其25.9%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用户对专业阅读设备的需求复苏。
  2. 学习本:去年同期市占率高达36.2%,今年上半年骤降至28.3%(同比-7.9%),失去头把交椅。此前因Kindle退出中国市场,部分用户转向学习本过渡,但如今已重新选择更纯粹的阅读工具。
  3. 办公本:份额相对稳定,上半年占比26.5%(同比微降1.7%)。随着阅读人群分流,办公本回归商务场景主导,不再被阅读需求稀释份额。

关键转折点:Kindle于2022年退出中国后,市场曾出现短暂真空期。初期用户被迫使用办公本或学习本替代阅读功能,但国产厂商迅速填补空白,通过差异化产品重新激活专业阅读市场。

国产崛起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1. 技术突破:从“跟随”到“引领”

国产电纸书品牌(如掌阅、文石、科大讯飞等)近年来在硬件和软件上持续创新:

  • 屏幕技术:采用新一代Carta 1200/1300电子墨水屏,刷新率提升至12Hz,翻页残影减少50%,接近纸质阅读体验。
  • 护眼升级:新增低蓝光模式、无频闪调光,甚至集成类纸膜技术,解决长时间阅读的眼部疲劳问题。
  • 系统优化:深度适配阅读场景,支持PDF重排、笔记批注、多格式电子书解析(如EPUB、MOBI),并接入AI语音朗读、智能荐书等功能。

对比之下,部分国际品牌(如Kindle中国版)因功能迭代滞后,逐渐被用户抛弃。

2. 精准定位:回归“阅读”本质需求

国产厂商敏锐捕捉到用户对专业阅读设备的刚需:

  • 差异化设计:推出6英寸便携款(适合通勤)、10.3英寸大屏款(适合PDF阅读),甚至折叠屏电纸书,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 内容生态:与国内出版社合作,内置海量正版图书资源(如微信读书、京东读书联动),解决电子书获取难题。
  • 价格策略:通过供应链优化,将高端机型价格压至千元内(如掌阅iReader Ocean 4售价仅999元),性价比远超海外品牌。

反观学习本,虽主打“阅读+笔记”功能,但常因内置过多娱乐应用分散用户注意力;办公本则因侧重生产力工具(如手写笔、Office兼容),反而弱化了阅读体验。

3. 市场教育:用户回归理性选择

Kindle退场初期,用户曾因习惯迁移短暂选择替代品,但随着国产阅读器体验提升,消费者逐渐意识到:专业设备才是阅读的最佳解决方案

  • 调研数据:洛图科技调查显示,超60%的电纸书用户将“阅读沉浸感”列为购机首要因素,而学习本和办公本的跨场景功能反而成为短板。
  • 品牌忠诚度:掌阅、文石等国产厂商通过社区运营(如读者书评、打卡活动),增强用户粘性,形成“硬件+内容+服务”闭环。

未来趋势:国产厂商如何守住阵地?

尽管国产电纸书已重登榜首,但挑战犹存:

  1. 技术持续迭代:MicroLED、柔性屏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形态,厂商需加大研发投入。
  2. 内容版权竞争:与网络文学平台、出版社的深度合作将成为差异化关键。
  3. 海外市场拓展:国内竞争白热化后,东南亚、欧洲等市场对电子纸平板的需求增长,国产厂商可借性价比优势出海。

行业预测:洛图科技指出,2025年全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有望突破80万台,其中阅读器占比或进一步攀升至50%以上。若国产厂商能保持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与亚马逊、索尼等品牌正面竞争。

结语
国产电纸书的崛起不仅是销量数据的胜利,更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缩影。通过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持续技术攻坚和生态协同,国产厂商成功将专业阅读设备重新带回市场中心。未来,随着电子纸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标签、办公无纸化),这一赛道或将诞生更多可能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