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清晨那微凉的风,恰似大自然给予的温柔慰藉,让人们舒了口气。然而,午后炽热的阳光却如烧红的铁板,重重地烫在背上,提醒着人们 “秋老虎” 正在持续发威。在这 “秋老虎” 的肆虐下,不少人一边擦拭着额头不断冒出的汗珠,一边惊觉自己的情绪似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总是感觉提不起精神,心情烦躁易怒,明明一整天都没做什么体力活,却莫名地感到疲惫不堪,甚至连刷手机这种日常消遣都觉得厌烦。其实,这是来势汹汹的 “秋老虎” 正在悄然偷袭我们的情绪防线。

秋老虎反扑,情绪为何 “易燃易爆炸”
近期,情绪失控的事件频繁闯入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在一则 “丈夫因妻子煮鸡蛋方式不对暴怒” 的视频中,丈夫情绪完全失控,对着妻子厉声指责,情绪激动之下,还将鸡蛋狠狠摔在地上。而妻子则只能全程沉默忍耐,一旁年幼的孩子目睹这一切,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两人的婚姻关系最终也走向了尽头,以离婚收场。仅仅因为一枚煮熟的鸡蛋,就导致了一段婚姻关系的彻底破裂,这些情绪失控事件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其实,在 “秋老虎” 发威的时节,人体的生物节律系统原本与大自然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相互适应,但当外界环境因素,尤其是光照等发生改变时,人体就容易出现情绪、睡眠调节异常等情况。高温、高湿度环境(湿度 > 70%)会阻碍汗液正常蒸发,使得体感温度升高 3-5℃,为了维持体温平衡,自主神经不得不加倍工作,这无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进而容易诱发心悸和烦闷等不适症状。高温天气还迫使人们减少外出活动,活动空间受限,正常的社交互动和户外运动被阻断,情绪压抑在心底无法宣泄,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为抑郁状态。
季节性情绪失控,我怎么了
如果在特定季节反复出现情绪异常,很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感障碍,它属于抑郁症的一个亚型,通常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发作,尤其在秋冬季较为常见,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会在夏季发病。对于同一季节连续两年发作的人群,更应予以高度重视。从症状表现来看,季节性情感障碍和普通抑郁症有相似之处,都会出现低落情绪、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感到无助无望、精力和体力明显下降、烦躁焦虑等情绪。但由于季节性情绪障碍患者的生物节律紊乱特征更为显著,所以在睡眠 – 觉醒模式方面的紊乱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夜晚型生物钟,即黑白颠倒,或者嗜睡;主观上感觉能量严重不足,身体疲乏感明显,白天的活动量也会大幅减少。需要强调的是,季节性抑郁并非抑郁症中症状较轻的类型,与之相反,它意味着患者更容易复发。从症状严重程度来讲,它同样会对人们的社会功能,如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能力造成损害。一旦症状严重到危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就必须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通过系统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情绪 “恒温术”,教你 3 招给心灵装空调
面对 “秋老虎” 带来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招来调节,为心灵装上一台 “空调”,保持情绪的稳定。
- 增加光照与有氧运动:多到户外散步,让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或者调整工作环境,增加自然光线的暴露时间。同时,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等。研究表明,充足的光照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而有氧运动则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感,有效缓解烦躁情绪。
- 规律作息与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尽量避免在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按时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是稳定情绪的基础,能够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提升心理的抗压能力。
- 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如果已经出现了相关情绪症状,千万不要忽视,建议尽快寻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专业医生能够通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秋老虎” 来袭,即便我们无法躲避烈日的炙烤,但一定不能让心火灼伤自己。与其在这冷热交替的时节里硬扛,不如主动推开一扇有光的门。也许此刻的你正承受着一种看不见的 “秋燥型” 疲惫,那么不妨尝试上述方法,呵护好自己的情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