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学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身体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肠易激综合征(IBS)作为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正逐渐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早诊早治对于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案例警示:肠易激综合征带来的困扰
河南高中生张欣在高二秋季学期开学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症状。中午进食后不久便会感到饥饿,晚自习时肠鸣不断,肚子发胀。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发糟糕,她开始 “憋不住屁”,这一尴尬状况在教室中引起了他人的注意,让她陷入了极度的自卑和痛苦之中,甚至多次产生休学的念头。
无独有偶,今年大四的陈季早在初三时就被肠易激综合征缠上。多年来,他四处求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却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病魔的纠缠。症状的长期迁延不愈,让他时常陷入对自己是否患上肠癌的恐惧之中。
这些真实的案例深刻地反映出肠易激综合征给青少年患者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它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二、认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但肠道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肿瘤等)。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发作往往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密切相关。
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诱因具有独特性。学业压力是首要因素,初三、高三的学生,以及初一、高一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或适应新环境的挑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据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 IBS 的整体患病率为 20.2%,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上升。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诱因。青少年偏爱快餐、辛辣、凉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增加患病几率。同时,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动力异常等生理机制,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三、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在肠易激综合征初期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会更佳。若孩子出现反复的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能够避免病情延误,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减少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消化科医生针对腹泻型肠易激常用的药物有:益生菌、调节胃肠运动的药、解痉药、止泻剂以及中药。对于青少年的肠易激,姚欣推荐首先口服益生菌,益生菌副作用相对较小。她特别指出,网上很多益生菌是食品级的,主要用于日常保健;医院开出的药品级益生菌相对菌量比较大,也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主要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等。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常用药物包括调节胃肠运动的药,如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痛症状;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免疫力;解痉药可迅速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止泻剂则用于控制腹泻症状。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陈季服用的治疗焦虑的药物,搭配谷维素和维生素 B6,对缓解症状有显著效果。
(二)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与情志不畅、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常采用整体治疗的方法,通过调肝通腑、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 寒湿等手段,调整脾胃(肠)功能。临床常用经典方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选用核心方。除药物治疗外,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具有良好的疗效。针灸通过双向调节肠道功能,如取穴天枢、足三里,最快 1 – 2 周即可缓解腹痛腹胀;艾灸(温灸神阙、关元穴)针对虚寒腹泻,2 – 4 周温阳起效;推拿(日常摩腹及穴位按摩)可在 1 周内舒缓气滞型便秘。
(三)中西医结合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提供精准且长久稳固的治疗方案;西医则凭借对发病机制(胃肠动力、肠道菌群、脑 – 肠轴等)的深入认识和精准检测,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两者相互补充、协同作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五、日常调养
(一)饮食调养
- 中医饮食建议:中医强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忌生冷(冰饮、生食)与辛辣(辣椒、酒精),宜少食多餐。腹泻型患者应侧重温运化湿,可食用生姜、山药粥暖脾,避免牛奶、肥肉等滑肠助湿之品;便秘型患者主攻润肠行气,可晨服蜂蜜水、茶水,多吃奶制品、燕麦、芹菜、果仁等润肠通便食物,忌燥热辛辣食物;混合型患者则选择南瓜、小米等性平食材,烹调方法以蒸煮为主。
- 西医饮食建议:西医研究认为,富含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FODMAP)的食物在肠易激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患者应选择低多元醇的鸡蛋、鱼类、豆腐、藜麦来代替红肉,同时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避免不新鲜不洁净的食物、高脂或油炸食品、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充分咀嚼,减轻肠道负担。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限制饮食,以免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强化钙的植物奶(如杏仁奶),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二)运动调养
运动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至关重要。它不仅能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间接减少肠易激发作频率,还能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肠道敏感性。青少年可优先选择游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团队球类运动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 3 – 5 次,每次 30 – 60 分钟,注意避免空腹或饱腹时运动。若运动后出现腹痛加重,可尝试降低强度或改为温和运动,如散步。中医推荐的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调身、调息、调心三位一体,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脾胃功能,还能调节情绪、增强体质,适合患者作为日常调养之法。但需长期坚持,至少 3 个月,以巩固自主神经平衡,晨起及餐后 1 小时练习最佳。
(三)睡眠与情绪管理
睡眠不足会导致自主神经紊乱,加重肠道敏感性,长期睡眠不足还易引发焦虑、抑郁,进而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症状。家长应确保小学生每日 9 – 12 小时、中学生 8 – 10 小时睡眠,运动后间隔 1 – 2 小时再入睡。同时,要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肠易激综合征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家长和社会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肠道健康,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采取早诊早治的策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配合科学的日常调养,帮助青少年患者摆脱肠易激综合征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