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飙升的 “隐形杀手”:那些被忽视的日常习惯

在健康体检的报告中,“高血脂” 这一诊断让越来越多原本自觉生活健康的人感到困惑。他们既没有暴饮暴食,也注重日常饮食的选择,为何血脂却悄然升高,踏入了健康的 “危险区”?实际上,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正如同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悄无声息地推动着血脂的攀升。下面,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习惯的真面目,看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我们的健康。

不良饮食:三餐之外的隐患

不吃早餐:开启血脂异常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误以为少吃一顿早餐,就能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2025 年 8 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翔、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学者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明确指出,在我国人群中,经常不吃早餐与血脂异常风险显著相关。这一习惯会导致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升高,同时使具有保护作用的 “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本应通过早餐获得能量,启动新陈代谢。然而,不吃早餐会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奏,迫使肝脏在后续进食时过度工作,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进而导致血脂升高。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爱吃夜宵:夜间的血脂 “炸弹”

忙碌一天后,不少人喜欢在夜晚通过一顿夜宵来放松身心,烧烤、烤串、泡面等成为夜宵桌上的常客。但这种习惯却是血脂失控的重要根源之一。上述《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同样表明,吃夜宵会导致 “坏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 下降。

夜间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身体对热量的消耗降低。此时若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些多余的能量无法及时被消耗,就会在体内堆积,转化为脂肪进入血液,导致血脂升高。此外,吃夜宵还会干扰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肝脏对脂质的正常代谢,使血脂调节功能紊乱。研究数据显示,与规律吃早餐且不吃夜宵的人相比,有 1 个不良习惯(不吃早餐或吃夜宵)的人,坏胆固醇水平每年增加 0.016 毫摩尔 / 升;而同时有这 2 个不良习惯的人,坏胆固醇水平每年增加 0.023 毫摩尔 / 升。这无疑是在为健康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

油腻大餐:偶尔放纵的严重代价

有些人认为,平日里饮食清淡,偶尔来一次 “放纵餐”,吃一顿油腻大餐并不会对血脂产生太大影响。但 2025 年 7 月《营养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给这种想法敲响了警钟:偶尔吃一顿油腻大餐,短短 4 小时后,血脂就会飙升,血管也会随之变 “硬”。

吃高脂肪食物会引发餐后高脂血症,不仅让血脂迅速升高,还会损害全身血管功能,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僵硬。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导致大脑供血系统出现问题,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种风险更为突出。研究人员对比了 20 多岁和 60 多岁两组男性吃油腻大餐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令人震惊:20 多岁年轻人组甘油三酯含量从 0.88 飙升到 2.26;老年人组从 1.39 暴涨到 2.92(正常值应<1.7),这几乎相当于往血管里直接 “灌油”,对血管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主食过量:被忽视的血脂升高因素

还有一些人,日常生活中饮食清淡,很少食用油腻食物,可体检时却依然发现血脂偏高。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文艳在 2022 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刊文中指出,主食吃太多,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血脂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若摄入过量,会被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不仅会沉积在皮下,还会进入内脏和血液,导致血脂上升。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 50% 左右。此外,喜欢吃甜食的人也需格外注意血脂问题,因为甜食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同样会促使血脂升高。例如,一块普通的奶油蛋糕,在满足味蕾享受的同时,可能已经在悄悄为血脂升高 “助力”。

爱喝饮料:年轻人血脂异常的元凶

在高血脂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中,甜饮料扮演着 “元凶” 的角色。如今,很多年轻人对奶茶、果汁等甜饮料爱不释手,甚至习惯将其当作日常饮水。2022 年《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含糖饮料喝得少的人(一个月不到 1 份,1 份约 360 毫升)相比,饮用含糖饮料较多的人(每日多于 1 份),其平均 “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更高,而 “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则更低。

甜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会在体内迅速被吸收,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会促使身体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最终导致血脂升高。长期大量饮用甜饮料,就如同给血脂升高 “添柴加薪”,让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血脂异常的风险之中。

科学降血脂,刻不容缓

面对这些可能导致血脂飙升的不良习惯,我们必须积极采取行动,通过科学的方法降低血脂,维护心血管健康。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优化饮食结构:多吃好脂肪、少吃坏脂肪

减少 “坏脂肪” 的摄入至关重要。像红肉、全脂奶制品、黄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以及油炸食品、糕点、人造黄油、包装零食中的反式脂肪,都是升高 “坏胆固醇” 的主要因素,应严格限制。同时,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橄榄油、牛油果、坚果(核桃、杏仁),以及富含 Omega-3 的深海鱼(三文鱼、金枪鱼),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血脂状况。此外,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燕麦、大麦、豆类、苹果、柑橘类水果、胡萝卜等都是良好的来源,它们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选择优质营养:蛋白质与碳水的智慧之选

在蛋白质的选择上,建议用白肉替代部分红肉。鸡胸肉、鱼肉等白肉,以及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豆腐、豆浆),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它们脂肪含量低,有助于控制血脂。主食方面,尽量搭配全谷物,多选用糙米、全麦面包、杂豆、薯类等,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这些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可避免血糖骤升,有利于血脂控制。

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的健康保障

有氧运动是降血脂的重要手段。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达到心率加快、微微出汗的状态为宜。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脂水平。此外,每周进行 2 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等,增加肌肉量能提升基础代谢,使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脂,进一步改善血脂状况。

控制体重:守住健康腰围

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诱因。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18.5 – 23.9 之间,对维持血脂健康至关重要。建议男性将腰围控制在 90 厘米以下,女性控制在 85 厘米以下。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逐步减轻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为健康 “保驾护航”

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剧 “坏胆固醇” 在血管壁的沉积,使血脂问题雪上加霜。因此,戒烟是降血脂必不可少的一步。而酒精会促进脂肪合成,升高甘油三酯,能不饮酒就最好不喝。如果无法避免,应严格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血脂的控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摒弃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降低血脂,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