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大脑疯狂 “跑火车”?三个方法教你一键 “清空” 思绪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飞鸟与鱼的距离,而是我躺在床上,灵魂却在‘蹦迪’。”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夜深人静,当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梦乡之中,你却瞪大双眼,望着天花板,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肆意奔腾。白天的琐事、未来的担忧、突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让你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种一躺到床上就胡思乱想的情况,就像一场挥之不去的 “睡眠噩梦”,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和生活状态。别着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三个实用方法,让你的脑子瞬间 “放空”,轻松进入甜美的梦乡。

为什么一到睡觉,大脑就开始 “狂欢”?

在了解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探寻一下,为什么一到睡觉时间,大脑就变得如此活跃。其实,这背后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做 “睡前认知唤醒”。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准备放松身心进入睡眠时,大脑却像是被按下了 “启动键”,开始对各种事情进行回忆、反思和计划,甚至会对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任务进行过度思考。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压力密切相关。当我们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或者心情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状态时,大脑更容易在睡前陷入活跃状态。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即使我们在生活中没有明显的压力和烦恼,也可能会遭遇这种 “大脑狂欢” 的情况。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名为 “默认模式网络” 的系统。当我们处于休息状态,没有专注于任何具体任务时,这个系统就会自动启动。而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时刻,恰恰是我们一天中最容易放空自我的时段,于是,默认模式网络便悄然登场,开启了它的 “胡思乱想” 之旅。它会牵引出我们脑海中各种碎片化的记忆、想法和担忧,让我们的大脑陷入一片混乱,难以平静。

千万别 “提前睡”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健康理念。因此,很多人在面对失眠问题时,会下意识地认为只要提前上床睡觉,就能获得更充足的睡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色列的睡眠专家佩雷・拉维提出的 “睡眠禁区理论” 指出,在临睡前存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此时大脑的兴奋度较高,身体会主动拒绝睡眠。这个 “睡眠禁区” 通常出现在晚上生物节律的觉醒高峰期。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 “睡眠系统” 和 “清醒系统”,它们如同跷跷板的两端,相互制衡,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当我们长时间不睡觉,身体的 “睡眠压力” 会不断积累,促使睡眠系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让我们产生困倦感,进而进入睡眠状态。然而,就在睡眠系统即将全面接管大脑的前夕,清醒系统会出现一次短暂的 “回光返照”,表现为活跃度突然提升,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难以入睡。

例如,一个习惯在凌晨 0 点入睡的人,从晚上 22 点开始的两个小时内,可能就是他的 “睡眠禁区”。在这段时间里,即使他早早躺在床上,也很难迅速进入梦乡,反而可能会因为大脑的过度活跃而感到烦躁不安。所以,我们要明白,睡觉并非越早越好,而是要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入睡时间,做到 “按时睡觉”,这样才能让大脑和身体在最佳状态下进入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三招教你 “刹住” 大脑的 “疯狂跑车”

原则:不要提前睡,到点再睡

这是解决睡前胡思乱想问题的首要原则。如果大脑还没有做好入睡的准备,提前上床只会让你在床上辗转反侧,不仅无法入睡,还会强化 “床 = 失眠” 的负面联想,进一步加重睡眠焦虑。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到真正感到困倦时再躺下,让身体和大脑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

方法一:给大脑安排 “无聊任务”

当我们的大脑过于空闲时,就容易陷入无序的胡思乱想之中。此时,我们可以尝试给大脑安排一些简单又无聊的任务,让它忙碌起来,从而逐渐平静下来。比如,深呼吸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推荐大家尝试 4-7-8 呼吸法: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在心中默数 4 个数;停止吸气,屏住呼吸,心中默数 7 个数;然后用嘴缓缓呼气,同时心中数 8 个数。通过专注于呼吸的节奏,将注意力从纷繁复杂的思绪中转移出来,让大脑逐渐放松。

身体扫描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从脚趾开始,依次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比如脚趾的放松、小腿肌肉的舒展等,从下往上,逐步扫描到头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身体的感觉进行评价或刻意改变,只是单纯地去感受,让身体在这种关注下逐渐放松,从而帮助大脑进入平静状态。

此外,想象场景法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比如一片静谧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鸟儿在枝头轻声歌唱;或者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海风温柔地吹拂着脸庞。沉浸在这个想象的场景中,让思绪随着画面的展开而舒缓下来,引导大脑进入放松的睡眠状态。

方法二:借助外力 —— 听睡前故事

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还是难以抗衡大脑中默认模式网络的 “疯狂运作”,不妨借助一些外力来帮助我们入睡。听睡前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选择一个语言节奏温和、故事情节简单的音频故事,将注意力集中在旁白的声音和故事的情节上,让大脑跟随故事的发展而运转,避免思维四处飘散。舒缓的节奏和单调的叙述,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会逐渐引导大脑切换到更平静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不过,要记得设定定时关机,以免音频一直播放,影响睡眠。

结语

睡眠,本应是一场身心的自然放松,而非一场艰难的 “战斗”。当我们陷入 “为什么还睡不着” 的焦虑时,往往会让大脑更加兴奋,思绪更加难以控制。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对睡眠的过度执着,接受偶尔出现的失眠情况,顺应身体和大脑的自然节奏。通过运用上述三个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助眠方式,让夜晚的大脑 “跑车” 逐渐减速,平稳地驶入梦乡。希望大家都能摆脱睡前胡思乱想的困扰,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明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