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忙碌奔波中迷失,身体和心灵承受着巨大压力。夏季的高温,更易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此时,一种古老而温和的运动 —— 八段锦,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为大家带来了身心放松的新选择。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历经千年传承,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熠熠生辉。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依据人体形体特征精心创立,是一种独特的导引养生功法。八段锦由八个不同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独具韵味,连贯起来恰似一幅精美的锦缎,故而得名。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能增强体质,使身体更加强健;能强化脏腑功能,让身体内部各个器官协调运作;还能改善心理健康,缓解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此外,它对慢性疾病有辅助防治作用,帮助延缓机体衰老,可谓益处多多。
八段锦众多动作中,托抱桩是基础中的基础,是练习八段锦的首选桩法,也是极为重要的基本功。许多八段锦动作都由它演化而来,其内涵丰富,意义非凡。对于想要入门八段锦的新手,或者期望端正身形、安定心神的人而言,从托抱桩练起,无疑是开启八段锦之旅的最佳起点。
下面,让我们一同学习托抱桩的具体动作:首先,两脚开步站立,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一脚长,脚尖保持朝前。接着,两臂缓缓外旋,两掌轻轻托抱于小腹前,注意此时手掌离小腹约一拳的距离,掌心朝上,指尖相对,指尖间距在一拳到两拳之间。与此同时,膝盖微微弯曲,收尾闾轻轻下坐。身体重心平稳落于前掌足跟之间,眼睛平视前方。在练习托抱桩时,需保持身体放松,呼吸自然均匀,用心去感受身体的状态和气息的流动。
打好托抱桩的基础后,便可以进一步练习预备势。预备势如同乐曲的前奏,为后续的精彩表演做好铺垫。其动作如下:两脚并步站立,保持头正眼直,给人一种精神饱满的感觉。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肩膀放松下沉,肘部自然下垂,手腕放松,手指舒展伸直。然后,腰部放松,卷尾闾,身体重心缓缓下沉。将重心平稳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开步距离约一脚长,脚尖依然朝前,随后将重心均匀移至两腿之间,身体缓缓起身。接着,两臂内旋,两掌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身体重心再次下沉,两掌向前合抱,形成托抱状,此时掌心向内,位置与肚脐同高,指尖相对,间距同样保持在一拳到两拳。预备势的练习,有助于调整呼吸,安定心神,让身体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完成预备势,就来到了八段锦的第一式 —— 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动作优美,功效显著。具体动作步骤为:两臂外旋,轻柔地落于小腹前,距离小腹一拳左右,掌心朝上,指尖相对,间距一拳到两拳。两掌五指缓缓分开,在小腹前交叉。身体重心慢慢向上抬起,同时,两掌垂直向上平稳抬至胸前,此时掌心朝上。紧接着,迅速翻掌,两臂内旋,两掌向上用力托起,肘关节微微弯曲,掌心朝上,眼睛注视着两掌。两掌继续向上托起,直至肘关节伸直,与此同时,下颚轻轻内收。在此动作位置略作停顿,保持两臂的抻拉状态,眼睛平视前方。最后,十指慢慢分开,两臂从身体两侧缓缓下落,身体重心也随之缓缓下落,两掌轻轻捧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相对,间距一拳到两拳。
“两手托天理三焦” 这一式通过拉伸四肢和躯干,配合调整呼吸,让元气和津液如同灵动的溪流,更好地散布到全身各处,助力气息顺畅地升降运转。它对三焦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能使任督二脉和脊柱的每一节都变得通畅。当全身拉伸时,腹腔、盆腔里的内脏仿佛被一双温柔的手轻轻牵拉和按摩,有效促进气血流动,增强脏腑的功能。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来说,这个动作还能有效缓解肩颈的紧张和僵硬,预防肩颈疾病,增强肺脏功能,促进全身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
通过系统地练习托抱桩、预备势和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我们慢慢熟悉身体的状态,学会巧妙地调整身形和呼吸,真切地感受到气息在体内的升降运转。这种身心合一的感觉,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希望大家能坚持练习,持续感受八段锦带来的奇妙变化。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八段锦的奥秘,期待与你再次相见!
八段锦是上海市体育局主办的全民健身类节目《健身时代》中的重要内容,该节目每周在五星体育频道播出,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学习的平台。如果你想更直观、深入地学习八段锦,不妨关注《健身时代》节目,跟随专业教练一起开启这场身心放松的奇妙之旅。让八段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我们在抬手落掌的韵律里,找回身心的宁静与专注,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