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购房遭遇”质量雷区”
2023年,胡先生夫妇以120余万元购入嘉兴海盐县嘉和景苑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毛坯回迁房。这本是为改善居住条件的重大决定,却因房屋质量问题演变成一场维权拉锯战。

今年3月房产证办理完成后,胡先生邀请有40年工程监理经验的父亲协助装修前的房屋检查。没想到,这次专业评估揭开了触目惊心的隐患:全屋共发现59处质量问题,包括空鼓、裂缝、渗水等,受损面积达28.0686平方米。”几乎每面墙都有空鼓,地面问题更严重。”胡先生指着墙面上密密麻麻的粉笔标记说道,”这些空鼓若不处理,可能导致地砖开裂、墙体变形,甚至影响房屋结构安全。”
二、质保期争议成维权”拦路虎”
当胡先生向物业反馈问题后,得到的答复令他难以接受。”物业表示墙面空鼓可以维修,但地面空鼓因’超过两年质保期’需自行解决。”胡先生质疑道,”购房时没人明确告知质保期限,且房屋空置两年并非我方原因——开发商交房后一直未装修,何来’使用不当’之说?”
海盐海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应称:”我们已履行告知义务,二手房交易需买方自行验房。”但其说法与胡先生记忆存在出入:”物业当时只说’房子没问题’,从未提及质保期问题。”
三、开发商回应:责任边界之争
记者走访建设单位海盐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朱工出示了项目验收文件:”嘉和景苑2021年竣工,按国家规定,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保修期为设计使用年限(通常50年),屋面防水等为8年,装修工程为2年。”
对于地面空鼓问题,朱工解释:”空鼓属于装修工程范畴,确已过两年质保期。且房屋交付时验收合格,空置期间的自然因素可能导致问题显现。”但其说法遭到胡先生反驳:”若交付时无空鼓,为何两年后突然出现?开发商应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四、行业乱象与维权困境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纠纷并非个例:
- 验房环节缺失:多数二手房交易依赖卖家口头承诺,专业验房普及率不足10%;
- 质保期计算模糊:部分开发商利用业主不了解政策,规避保修责任;
- 维权成本高企:单个业主面对开发商常处于弱势地位,法律诉讼耗时耗力。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王律师指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终身保修;装修工程最低保修期2年。但若能证明质量问题由开发商施工缺陷导致,即使过保也可追责。”
五、业主诉求与监管建议
胡先生现提出两项诉求:
- 开发商对全部59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
- 明确质保责任划分,避免类似纠纷。
对此,海盐县住建局回应称将介入调查:”若查实开发商存在质量问题,将责令整改;同时提醒购房者重视验房环节,保留证据以备维权。”
六、专家呼吁完善制度保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李教授建议:
- 推行”交房即验房”强制政策,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验收;
- 延长关键部位保修期,建立开发商质量保证金制度;
- 开发全国统一的房屋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
结语
这场百万购房纠纷暴露出商品房质量监管体系的漏洞。当”安居梦”遭遇”质量门”,不仅需要业主提高维权意识,更亟待监管部门完善制度设计,让每一套交付的房屋都经得起时间考验。目前,胡先生已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