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董明珠的“品质宣言”
2025年6月5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再度开炮,直指家电行业两大顽疾——贴牌代工和流量营销。她强调,格力坚持自主生产,拒绝贴牌,因为“价格压到最后,工厂一定会偷工减料”。同时,她批评部分企业依赖流量炒作,而非真正提升产品品质,认为这种模式终将被消费者抛弃。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热议,不仅因为董明珠一贯的犀利风格,更因她点破了当前家电行业的两大矛盾:低价竞争下的质量缩水和流量时代的营销泡沫。
一、贴牌代工=偷工减料?董明珠的逻辑
- “格力不贴牌,哪怕是一个小零件”
董明珠在直播中强调,格力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生产,包括遥控器、控制器等小部件,以确保品控。她指出,贴牌模式下,品牌方压低代工价格,工厂为盈利只能削减材料成本,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 - “铝代铜”争议再被提及
董明珠此前多次批评部分空调厂商用铝管替代铜管以降低成本,称这种做法牺牲产品寿命和安全性。格力则坚持使用铜材,即使面临铜价上涨压力。 - 行业现状:贴牌已成普遍现象
家电行业贴牌模式盛行,如飞利浦、南极人等品牌大量依赖代工,甚至出现“国外高价、国内低价”的价差现象。董明珠认为,这种模式短期能抢占市场,但长期将透支品牌信誉。
二、流量营销VS品质坚守:谁能笑到最后?
- “靠流量忽悠消费者,终将被反噬”
董明珠直言,部分企业依赖流量炒作,甚至攻击对手、虚假宣传,短期内或许能吸引消费者,但缺乏品质支撑的模式难以持久。 - 格力VS小米:两种商业模式的较量
格力坚持自主生产,而小米早期依赖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部分产品由代工厂全权设计生产。董明珠此前曾质疑小米空调“技术何在”。 - 消费者信任的底层逻辑
格力凭借“十年包修”承诺和铜管空调等品质标签,建立长期信任。而依赖流量营销的品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用户忠诚度极易崩塌。
三、行业反思:低价竞争能否持续?
- 价格战下的行业困局
2024年空调市场因价格战陷入低迷,部分1.5匹空调价格跌破成本线,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 - 董明珠的“反内卷”主张
她认为,低价竞争是“无能表现”,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而非压价求生。格力近年布局芯片、储能等新赛道,试图摆脱单一价格战。 - 政策风向:遏制恶性竞争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家电行业或迎来更严格的监管。
四、未来趋势:品质回归or流量为王?
- 消费者选择的分化
- 价格敏感型:仍倾向于低价产品,但可能面临质量风险。
- 品质导向型:愿为可靠性支付溢价,如格力“十年包修”用户。
- 企业战略调整
- 部分品牌(如小米)开始减少ODM依赖,加大自研投入。
- 格力则继续强化“中国制造”标签,试图以技术壁垒抵御低价冲击。
- 行业洗牌在即
分析师预测,未来3-5年,缺乏核心技术的贴牌企业可能被淘汰,而坚持自主创新的品牌将占据高端市场。
结语:董明珠的“倔强”与行业的出路
董明珠的言论看似尖锐,实则点破了家电行业的深层矛盾——在流量与低价狂欢中,品质是否仍被重视?
格力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拒绝贴牌、坚守铜材、自研芯片。这条路成本更高,但也让格力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耐用”标签。
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董明珠的警告或许是一个信号:靠流量和低价收割市场的时代即将结束,唯有回归产品本质,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