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足力健老人鞋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 这句广告语,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不断重复,成功洗脑大众。然而,近期足力健却深陷困境,从商业辉煌走向衰落的速度令人咋舌。

据企查查信息,足力健品牌背后的制造公司睢县足力健鞋业有限公司,于今年 6 月 4 日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高达 188 万余元。这并非偶然事件,自 2022 年起,该公司已多次成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金额近 2 亿元。与此同时,创始人张京康也被多次限制高消费。曾经风光无限的足力健,如今已被强制执行超 10 次,其官网显示的 “全国老人鞋销量第一” 的标语,也已悄然消失不见。
时间回溯到 2014 年,张京康发现老人鞋市场的空白,与青岛双星合作推出 “六超老人鞋”,强调健康舒适。这一尝试大获成功,一年便售出 40 多万双。随后,张京康注册 “足力健” 商标,成立北京孝夕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
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足力健采用了 “明星代言 + 广告轰炸” 的营销策略。2016 年,“国民媳妇” 张凯丽成为代言人,其亲和的形象与老人鞋定位契合。足力健投入大量资金在央视及各大地方电视台投放广告,广告时长有时长达三分钟,“不挤脚、不怕滑、不累脚” 等宣传语反复播放,成功吸引了老年消费者的注意。
在销售渠道方面,足力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线下门店迅速扩张,高峰期全国门店数量超过 7000 家,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市。门店推出半跪式服务,从询问需求、拿鞋试穿到售后回访,都有标准化流程,让老年消费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线上则借助电商平台,拓展了销售范围。
这种营销与渠道并重的策略,让足力健迅速崛起。2017 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2018 年 “双 11”,天猫旗舰店单店销售额突破 1 亿元;2020 年,公司入选河南民营企业百强,年营收超 30 亿元。足力健成为老人鞋的代名词,似乎打造出了一个商业神话。
但繁华背后,危机早已埋下伏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足力健的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暴露。从 2019 年开始,足力健老人鞋多次因质量问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外底耐磨性能不达标、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不合格等问题频发,甚至出现老人因穿着足力健滑倒受伤的事件。
2019 年,江苏一位 64 岁老人穿着足力健防滑鞋在超市台阶滑倒,导致骨折等严重损伤。家属起诉足力健虚假宣传,虽然最终以 “人道主义赔偿” 和解,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足力健产品质量的质疑。此后,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足力健的投诉不断增加,超 60% 涉及 “防滑虚假宣传”,消费者对其质量的负面评价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足力健的品牌形象也因一系列事件受到严重损害。创始人张京康因债务问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负面新闻让消费者对足力健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面对市场变化,足力健试图转型自救。在产品方面,尝试推出年轻化设计的鞋子,希望吸引年轻消费者为长辈购买。在营销上,更换代言人,从张凯丽到凤凰传奇,再到启用萌宠代言,试图通过新的形象吸引年轻群体。在渠道上,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打造短视频、直播矩阵。
然而,这些转型举措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年轻化设计未能改变消费者对其 “老人鞋” 的固有认知,新的营销方式也没有真正触达年轻一代。与竞品斯凯奇相比,斯凯奇通过小红书等平台的精准营销,在年轻购买者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而足力健却仍被困在过去的成功模式中,难以突破。
足力健的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度依赖营销,忽视产品质量提升,导致品牌口碑崩塌;面对市场变化,转型步伐缓慢且缺乏成效;创始人的债务问题及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进一步削弱了品牌的竞争力。曾经的老人鞋巨头,如今已风光不再,其衰落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唯有重视产品质量,紧跟市场变化,稳健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