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黄金:从”古法工艺”到”黄金爱马仕”的蜕变之路——解码中国奢侈品黄金赛道的新王者


一、黄金界的”黑马”:一年十倍背后的商业密码

2025年6月,港股市场迎来一匹现象级黑马——老铺黄金。这家成立仅十余年的黄金珠宝企业,凭借一年十倍的股价涨幅,超越周大福成为港股市值最高的金饰公司。在消费降级浪潮中,其2022-2024年营收从13亿元飙升至8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57%,堪称”逆周期王者”。

但质疑声始终伴随:“古法工艺是否智商税?””老铺凭什么比肩爱马仕?” 海豚投研通过深度拆解其商业模式,揭示其”奢侈品化”转型的核心逻辑。


二、颠覆传统:老铺的三大创新法则

1. 定价革命:”一口价”模式碾压克重计价

传统金饰品牌(如周大福、老凤祥)依赖上海黄金交易所原料采购,采用”克重+加工费”模式,毛利率仅15%左右。而老铺通过**”一口价”定价策略**,将产品溢价提升至黄金基准价的1-2倍,毛利率稳定在40%:

  • 足金黄金:纯古法工艺,毛利率35%-40%,主打婚庆/祈福场景;
  • 足金镶嵌:融合宝石、珐琅等材质,毛利率超48%,成为利润引擎。

数据对比:周大福”一口价”产品占比仅12%,而老铺镶嵌类产品占比已突破60%。

2. 渠道控盘:直营模式打造稀缺性

与传统加盟制不同,老铺坚持纯直营,门店数量仅36家(对比周大福超7000家),但单店营收高达3.3亿元,接近爱马仕全球平均水平。其选址策略(SKP、万象城等顶奢商场)和”少开店、开大店”模式,成功塑造高端稀缺形象。

3. 设计突围:从”工艺品”到”情绪消费品”

老铺将古法工艺与佛教文化结合,推出”转运珠””祈福金”等产品,弱化黄金投资属性,强化设计溢价文化附加值。2019年首创足金镶嵌品类后,迅速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


三、对标奢侈品:老铺的”骨相”差距

尽管被称为”黄金爱马仕”,老铺仍存在三大短板:

  1. 品牌心智不足:缺乏跨越周期的经典爆款(如爱马仕Birkin包)和全球认知度;
  2. 毛利率天花板:40%毛利率远低于奢侈品70%的水平,设计溢价尚未转化为品牌溢价;
  3. 周期属性残留:70%资产为黄金存货,仍受金价波动影响。

关键矛盾:老铺已掌握奢侈品的”皮相”(高定价、直营控货),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信仰”。


四、未来挑战:能否跨越奢侈品”死亡之谷”?

  1. 国际化难题:如何突破国内市场的”玄学营销”标签,在欧美建立高端形象?
  2. 设计可持续性:古法工艺的稀缺性能否长期支撑高溢价?
  3. 估值风险:若金价下行,其”去金融化”故事是否依然成立?

五、结语:一场传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样本

老铺黄金的崛起,本质上是黄金行业从”原料批发”向”设计驱动”转型的缩影。其成功证明:在消费分级时代,传统行业也能诞生奢侈品新贵。但能否真正比肩爱马仕,仍需时间验证其品牌内核的进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