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造车新势力自建充电站格局,蔚来一骑绝尘,理想强势追赶

2025 年 7 月 6 日消息,易车榜日前发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自建充电站数量盘点,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激起层层涟漪。这份盘点清晰地勾勒出当下造车新势力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激烈角逐态势。

数据显示,蔚来以自建 5137 座充电站、拥有 28681 根充电桩的傲人成绩,稳稳占据国内新势力品牌榜首之位,其数量几近第二名理想汽车的两倍。蔚来在充电领域的深耕细作由来已久,自品牌创立之初,便将充电换电体系视为构建品牌护城河的关键一环。大众对蔚来换电站的认知度颇高,毕竟在整个汽车行业,蔚来堪称换电领域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但鲜为人知的是,蔚来在充电布局上同样不遗余力。现阶段,蔚来自营充电站正稳步朝着四千座大关迈进,其中超充站数量达 2192 座,占比过半。而且,通过接入部分第三方充电桩,蔚来旗下充电桩数量一举突破 100 万根,这一规模足以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专业充电运营企业相媲美,在汽车品牌范畴内更是形成降维打击之势。

蔚来在高速服务区超充桩建设方面也先行一步,目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已超 1422 根。值得一提的是,蔚来还是为数不多为充电桩专门推出独立软件的车企,从这一细节便能窥探出其在补能领域的宏大布局与长远野心,绝不满足于仅在汽车品牌领域取得成就。在超充桩规格上,蔚来于今年 4 月开始布局的 640kW 全液冷超快充桩尤为亮眼,其最大功率可达 640kW,最大电流 765A,最大电压 1000V,尽管目前该规格充电桩分布尚不广泛,但已彰显出蔚来在充电技术上的领先探索。

理想汽车在自建充电桩领域的投入同样坚定不移,目前已建成 2851 座充电桩,配备 15655 根充电桩,位居国内新势力第二。曾几何时,理想汽车产品以增程式车型为主,用户对充电桩需求相对不高,因此在充电布局上一度滞后。但随着首款纯电车型理想 MEGA 的问世,为确保用户拥有优质、安心的用车体验,自去年下半年起,理想全力规划超充站建设,且多数站点选址于充电资源匮乏的高速服务区。

虽然现阶段理想整体建桩规模尚处起步阶段,但规划蓝图宏伟壮观。据悉,理想今年计划建成 2000 + 座充电站,明年更是立下翻倍目标,要完成 5000 + 座充电站的建设。这主要归因于理想后续将有多款纯电车型陆续上市,大规模的充电网络布局,无疑将极大提升理想纯电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推动其持续建站的核心动力。理想去年发布的 5C 桩,最大功率 520kW,峰值输出电流 740A,最高输出电压 1000V,理想 MEGA 使用该桩,仅需 12 分钟即可实现续航 500 公里,补能效率直逼燃油车。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驱者,在国内已投建 2800 + 座超充站,配备 14100 + 根超充桩,与蔚来、理想同处自建充电站品牌的第一梯队。特斯拉凭借其先进的 V4 超充桩技术(功率达 250kW 以上),在充电速度上具备显著优势。不过,其在国内的开放程度存在一定限制,充电网络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且对第三方车辆的兼容性欠佳。

在第四至第七名的排位中,依次为小鹏、极氪、广汽昊铂、鸿蒙智行,这几个品牌自建充电站数量均突破 1000 座。小鹏与蔚来相似,长期专注纯电路线,因而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单就自营充电站数量而言,小鹏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广泛布局,数量仅次于蔚来和埃安,这也是小鹏产品的一大核心优势。目前,小鹏 1100 多个充电站中,有 354 座为最新的 S4 超充站。小鹏计划到 2026 年,将自营充电站数量扩充至 1 万座以上,且超充站占比达 40% 以上。其现阶段的 S4 液冷超充桩单桩最大充电功率为 480kW,最大电流 670A,不过该桩自发布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小鹏预计将在今明两年对其进行升级换代。

极氪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截至 2024 年 4 月,自营充电站达 900 + 座,其中 800V 超充站(极充站)数量高达 456 座,在新势力中独占鳌头。极氪的 800V 超充桩数量已超 2483 根,且仍在持续增长,堪称国内 “800V 建桩之王”。未来,极氪还公布了 “千站万桩” 计划,即 2024 年建成 1000 + 座超充站,2026 年超充桩保有量突破 10000 + 根。

以华为为主导的鸿蒙智行,旗下现有问界、智界等品牌,未来还将有傲界、享界等品牌加入。华为的建桩思路别具一格,其将自身定位为供应商,通过为第三方充电站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迅速拓展充电体系。华为去年发布的全液冷超充桩,最大功率 600kW,最大电流 600A,技术实力超群。华为初期建设了约 200 个自有充电站,即 “超充样板站”,主要用于供 B 端客户考察。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华为将实现 10 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的部署,如此迅猛的推进速度,令众多造车新势力难以望其项背。

当下,充电网络建设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一是技术迭代持续加速,从 3C 超充迈向 5C 超充,充电速度不断攀升;二是区域分化愈发明显,华东、华南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密集,而其他地区相对滞后;三是盈利模式日趋多元化,除传统充电服务收入外,广告位出租、储能服务等新兴盈利渠道不断涌现。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2025 年下半年,各造车新势力在充电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注重网络质量与运营效率的平衡,谁能在这两方面取得突破,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动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