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核心指标解读
中国自2017年实施的”双积分”政策(CAFC积分与NEV积分),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车企降低油耗、提升新能源车占比。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
- 行业平均油耗:3.31L/100km(WLTC工况),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
- 新能源积分:正积分达1728.8万分,负积分仅101万分,供需失衡加剧;
- 碳排放:平均CO₂排放78.47g/km,体现绿色转型成效。
政策要求2024年NEV积分占比需达28%,而实际正积分远超目标,反映车企已提前完成电动化转型任务。

二、数据背后的产业格局分化
1. 境内车企:全面领跑,新能源成核心竞争力
- 93家境内企业生产2256.3万辆乘用车,平均油耗仅3.21L/100km,新能源正积分1727.9万分,占行业总量的99.9%。
- 头部效应显著: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等企业凭借纯电和插混车型贡献主要正积分,而传统燃油车企(如吉利、长城)通过混动技术快速转型。
2. 进口车企:高油耗短板凸显,依赖积分交易
- 24家进口企业仅生产62.6万辆车,平均油耗高达7.58L/100km,新能源积分仅0.9万分,负积分达10.7万分。
- 依赖中国市场:进口车企(如保时捷、奔驰)需从境内企业购买积分,预计2024年积分交易规模或突破百亿元。
三、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三大推手
- 政策倒逼:NEV积分缺口迫使车企加速电动化,否则面临停产高油耗车型风险;
- 技术突破:刀片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降低电动车成本,续航突破700km;
- 消费端激励:购置税减免、牌照优惠推动市场需求,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52%。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
1. 积分供需失衡隐忧
正积分过剩导致价格暴跌(2023年均价约500元/分,仅为2021年的1/10),削弱政策激励效果。工信部或调整2025年目标值(如NEV积分占比提至35%)。
2. 技术路线竞争白热化
- 增程式电动车:理想、问界等企业通过”电混”规避纯电续航焦虑;
- 氢燃料汽车:虽积分政策未覆盖,但长城、上汽已布局商用车领域。
3. 全球化博弈
欧盟碳关税(CBAM)与中国双积分政策形成联动,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需同时满足国内外双重要求。
五、结语: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临界点
2024年双积分成绩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跨入”新能源主导时代”。然而,政策工具需动态优化,避免积分通胀;车企则需在电池回收、智能驾驶等领域构建新壁垒。随着2030年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临近,这场绿色革命将持续重塑全球汽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