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7月,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这是继宇树科技传出IPO计划后,”杭州六小龙”又一企业加速资本布局。随着全球机器人及具身智能赛道持续升温,杭州正成为科技创新与资本融合的高地。
一、云深处科技融资背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双轮驱动
云深处科技成立于2017年,由浙江大学副教授朱秋国创立,核心团队来自浙大、北大、上海交大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本轮融资将重点投向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
技术积累与商业化成果
- 行业首创:2018年推出国内首个可上下楼梯、自主导航的四足机器人;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自主充电四足机器人。
- 场景落地: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落地600+项目,与国家电网、宝钢股份等巨头合作,X30机器人成为首个在新加坡国家电网商业落地的中国四足机器人。
- 技术壁垒:全栈自研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算法,产品通过严苛场景验证,获评”具身智能商业化最快企业之一”。
光源资本权博指出,云深处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能力”,其产品在电力、消防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已形成竞争护城河。
二、四足机器人行业:从”炫技”到”刚需”的转折点
当前,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 技术爆发期:宇树科技占据超60%全球销量份额,云深处科技在工业级市场表现突出,两者主导行业格局。
- 成本下降与场景下沉:随着供应链成熟,机器狗价格逐步降低,从极客玩具向工业巡检、家庭陪护等场景渗透。
- 政策与资本双催化:中国”十四五”机器人规划明确支持特种机器人发展,杭州、深圳等地提供研发补贴和场景开放。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五年将形成”消费级走量、商用级创利”的双轨格局,技术突破(如AI决策、续航能力)和成本优化(规模化量产)是关键变量。
三、”杭州六小龙”崛起: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效应
云深处科技的成长折射出杭州科技创新生态的独特优势:
- 政策支持:西湖区政府协助对接变电站测试资源,兑现”英才计划”等资金补贴,缓解研发压力。
- 资本集聚:杭州创投机构(如达晨财智)与产业基金(如国新基金)形成合力,推动企业从天使轮到Pre-IPO全周期成长。
- 人才储备:浙大系创业者占比高,叠加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此前,群核科技已递表港交所,宇树科技计划科创板IPO,”杭州六小龙”的资本化动作标志着其从区域独角兽向全国性科技龙头跃迁。
四、未来展望:具身智能的”杭州样本”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表示,本轮融资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研发,目标在2026年前推出首款通用服务机器人。国新基金负责人称,具身智能是AI的终极形态,云深处的全栈自研能力使其在央国企合作中具备先发优势。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挑战: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适应性仍需突破;四足机器人需解决户外复杂场景的稳定性问题。
- 机遇: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凭借产业链优势和场景丰富性有望占据主导地位。
结语
云深处科技的融资案例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杭州科技创新生态的缩影。随着”杭州六小龙”加速资本化,这座城市正从”电商之都”转型为”硬科技第一城”,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杭州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