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 17 时许,随着一辆满载绿氨的罐车缓缓驶出园区奔赴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项目 —— 远景赤峰零碳氢氨项目宣告投产,标志着我国在世界零碳氢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全球绿色氢氨大规模产业化进程。

远景赤峰零碳氢氨项目,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产业园区,由全球新能源巨头远景科技集团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当天,152 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 32 万吨工程顺利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能为全球减少约 912 万吨碳排放,规模堪比 1520 万辆燃油车的年排放量。
远景科技集团在赤峰绿色氢氨项目中,首创 “随风而动” 动态绿色生产工厂,达到 “源随荷动,荷随源动,源荷随风而动,相互平衡” 的效果,并通过应用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提供端到端的风能和太阳能解决方案。“电解槽、空气分离装置以及合成氨工厂能够适应上游风光资源的波动性,实现动态生产,从而极大降低对电网和储能的依赖。全厂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可以根据上游风光资源的预测监测调整工厂生产端的运行,从而实现风光制氢动态一体化,加速绿氢的商业化进程。”
远景氢能总工程师张健介绍,项目借助 AI 驱动,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大的 100% 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实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高效耦合。这个系统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 “能源指挥家”,可以实时感知并准确预测风光能源的脉动,并以秒级速度进行人工智能运算,提前指挥工厂每一个生产单元完美协同,真正实现 “荷随源动,源随荷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关键材料 “卡脖子” 问题,并大大降低能耗和成本,为全球零碳氢氨行业打造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 “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绿色氢氨产业正处风口。然而,成本问题始终是困扰产业发展最根本、最直接的障碍,导致大规模产业化进程迟缓。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项目生产的绿色液氨,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是当前最经济高效的大规模储能方式之一。以一个氨罐为例,仅需 1.5 亿元投入即可储存相当于 1 亿度电的能量,而同等电的储能成本则需要 600 亿元。作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工程,将推动绿色氢氨在全球大规模产业化的进程。
赤峰市市长栾天猛表示,这个项目的投产,必将对沪蒙绿色燃料走廊和蒙东绿色氢氨醇基地建设,乃至全区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内蒙古成为国际氢能新枢纽。
绿色氢氨在多个产业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推动众多行业实现碳中和。当天,日本丸红商社与远景集团签署了长期绿氨采购协议,采购的绿氨产品将主要用于日本及亚太地区的船舶燃料、氢能衍生品、化肥与基础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此外,该项目还吸引了日本、新加坡、阿联酋、法国的众多客户前来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