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最热养生局” 开贴,年轻人成新主力,专家提醒今年短伏养生要点

7 月 10 日,三伏天灸开贴首日,广东各地医院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 “最热养生局”。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门口,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众多市民满怀期待地准备开启今年的天灸之旅。今年的三伏天较为特殊,属于 “短伏”,但高温更甚,不少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推出了升级版药方。在现场,记者惊喜地发现,前来贴天灸的人群中,年轻人的身影明显增多,甚至还有从国外专程趁暑假回国体验的,以及从广西等周边省份远道而来的。

天灸 “养生局”,年轻人热捧

“我在意大利时,经常在网上刷到广东天灸的热闹场景,特别好奇!所以今年暑假专门回国,打算在广州一边旅游,一边好好体验一下天灸。” 在广东省中医院天灸现场,来自福建、目前在意大利念书的巫同学兴奋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道,“我一直都太瘦了,想通过天灸调理一下脾胃,看看能不能增增肥。听说贴的时候会有点火辣辣的感觉,真的好期待呀!”

27 岁的韦先生已经是连续第三年贴天灸了。他表示:“我今年是第三年贴天灸了,感觉效果特别好!之前我一直被鼻炎困扰,贴了两年后,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今年我主要想改善一下颈椎疼痛的问题。我家人在广西,我也让他们在当地的中医院去贴天灸了。”

在贴敷区人来人往的队伍中,记者还发现了该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也亲自下场支援开贴工作。陈秀华主任介绍说:“今年来贴天灸的人群特点十分突出,除了那些多年来一直坚持贴、对流程熟门熟路的‘老粉’,以及体质相对虚弱的妇女和儿童群体外,我明显感觉到今年多了很多年轻人。这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了。”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科主任李滋平提醒道:“今年是短伏,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这不仅会伤阴耗气,还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因此,我们今年新增了‘疏肝理脾 + 祛湿化浊’方案,在药方和穴位选择方面都做了较大的调整。贴完天灸后,大家千万不要贪凉阴冷,晚上可以洗个热水澡。在整个三伏期间,大家也可以自己多按揉足三里、关元、气海、大椎等穴位,按揉至微微发热即可。”

今年短伏暑热,强调健脾祛湿

“今年是短伏,高温和高湿相互叠加,天气比往年更热,来贴药的人也更多了!”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办主任汪朝晖一边忙着协调市民有序贴灸,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排队的队伍从医院 1 楼大厅一直延伸到了院外广场。医院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特意增设了 10 个临时贴敷区,但依然供不应求。现场既有利用通勤前的短暂时间争分夺秒来贴灸的上班族,也有耐心带着容易感冒的孩童等候的父母。据悉,为了服务好下班后赶来的市民,医护人员将实行轮班值守,一直工作到晚间 8 点。

“我知道今天还没正式入伏,但我就是专门来赶伏前灸的第一贴!” 陈姨一大早就扫码挂号缴费,成功赶上了这场 “老广养生局” 的 “第一贴”。她笑着说:“今年湿气重,我脾胃一直不太好,所以必须得赶在伏前灸贴第一贴,希望能把身体调理好。”

广中医一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陈振虎主任医师介绍,伏前,也就是三伏前的 10 天,是冬病夏治调理的 “黄金预备期”,其作用就如同中药的 “开路方”,能够提前疏通经络、排出寒湿,为后续的三伏灸 “扫清障碍”。

考虑到今年的气候特点,再加上现代人普遍存在作息紊乱、饮食不节、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状态,这些因素极易加剧 “肝郁脾虚” 的情况,进而引发关节筋骨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肥胖、衰老等一系列 “湿邪疾病”。因此,今年的天灸重点在于 “健脾祛湿”,具体来说,伏前灸侧重于疏肝健脾,初伏灸主要调理胃肠,中伏灸着重加强祛湿,末伏灸则以固本培元为主,末伏加强灸用于驱散余邪。

在弥漫着辛香药味的贴敷区,众多天灸的 “忠实拥趸” 纷纷热情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的贴灸心得。72 岁的李伯已经连续贴灸 8 年了,他高兴地说:“以前夏天我都得穿着护膝,现在我爬白云山都不费劲了!” 程序员小张长期受空调房环境影响,患有颈椎病,他首次尝试天灸后,明显感觉肩颈的紧绷感得到了缓解。程小姐则带着 6 岁、过敏体质的女儿前来贴敷,她欣慰地表示:“去年贴了之后,孩子冬天咳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少了,今年我们继续来巩固一下。”

三伏天灸作为传统中医养生疗法,在今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同时,针对 “短伏” 的特殊调整也为人们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方案。在这个炎热的三伏天,不妨顺应天时,体验一把天灸带来的养生功效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