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顾:消费者买到”未来”蛋糕
6月21日,合肥南站詹记桃酥门店内,一名消费者购买了一盒无水蜂蜜蛋糕。回家后,她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竟是次日(6月22日)。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照片,该产品生产商为安徽詹记食品有限公司,保质期为5天,而拍摄日期为6月21日。
消费者随即联系门店,店员承认是工作人员贴标签时”打错日期”,并解释称:”所有糕点均为晚上9点统一配送到店,次日再由店员重新贴标签后售卖。”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消费者的质疑。她认为,若生产日期可随意手动更改,消费者根本无法知晓产品的真实生产时间及保质期,涉嫌伪造生产日期。
二、投诉无门:多方推诿引不满
7月9日,因门店迟迟未给出解决方案,消费者拨打12315投诉。然而,接线人员告知”高铁站内商家归上海铁路局管辖”,建议联系铁路部门。7月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尝试联系涉事门店及詹记桃酥总部,但门店经理拒绝接受采访,电话后续无法接通;詹记桃酥官方渠道亦未回应。
这一处理方式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问题很简单,要么承认错误赔偿,要么拿出真实生产记录自证清白,为何一直回避?”
三、行业潜规则?生产日期管理漏洞引担忧
此次事件暴露出烘焙行业普遍存在的生产日期管理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为延长销售周期,可能采取”预标日期”或”手动调整标签”的方式。例如:
- 集中生产、次日贴标:如詹记桃酥所述,糕点夜间统一配送,次日贴标售卖。若操作不规范,易出现日期误差。
- 标签随意更换:部分门店可能将临期产品标签撕下,重新标注新日期,消费者难以察觉。
法律专家指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标签必须真实、准确。若商家存在伪造生产日期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四、詹记桃酥回应迟缓 品牌信誉受损
詹记桃酥作为创立于1955年的老字号品牌,以桃酥、无水蜂蜜蛋糕等中式糕点闻名,全国门店超260家(主要集中于安徽)。此次事件虽发生在单一门店,但品牌方迟迟未公开回应,导致舆论发酵。
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表示担忧:”连老字号都出问题,以后还能信什么?”更有网友调侃:”买蛋糕买到‘明天’的,詹记这是帮我们穿越时空?”
五、专家建议:加强监管与透明化
针对此类事件,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 强制电子溯源系统:要求企业建立生产、配送、销售全流程电子记录,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真实信息。
- 加大处罚力度:对伪造生产日期行为提高罚款金额,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
- 消费者维权简化:明确高铁站等特殊场所的投诉管辖权,避免消费者”投诉无门”。
六、事件进展:等待官方回应
截至发稿,詹记桃酥仍未就此事发布声明。消费者表示,若品牌方继续回避,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记者手记
一枚小小的生产日期标签,关乎消费者的健康权与知情权。詹记桃酥此次”明天蛋糕”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管理漏洞,更折射出部分商家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漠视。期待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