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的 “0 公里二手车” 现象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了公众对车企销售数据真实性的广泛质疑。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行业的深层次问题,也对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构成了挑战。

“0 公里二手车”,通常指那些完成首次过户,但里程数极低、价格又远低于新车的车辆。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刚上牌不足 3 个月、里程不足 50 公里的 “准新车” 占比高达 12.7%,其中新能源车更是超过 60%。这些车辆的来源复杂,一部分是车企为规避出口监管和关税,通过国内上牌再出口的方式套利;另一部分则可能是车企或经销商为冲销量、完成业绩目标而进行的 “数据操作”。
极氪汽车近期因 “0 公里二手车” 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媒体报道称,极氪通过直营门店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引发消费者投诉。对此,极氪官方迅速辟谣,称这些车辆为正常销售的展车,车主享有新车首任车主权益,与二手车交易有本质区别。尽管极氪的回应暂时平息了部分争议,但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公众对汽车行业销售规范的担忧。

相比之下,哪吒汽车的情况更为严峻。有媒体爆料,哪吒在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通过提前为未售车辆上保险的方式,虚报了超过 6 万辆的销量。这一数字在其官方报告销量中占比过半,令人震惊。据经销商透露,此举或为蹭取即将结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如今,哪吒母公司已进入司法重整阶段,曾经的辉煌如梦幻泡影,令人唏嘘。
“0 公里二手车” 现象背后,是车企、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这类车辆看似能捡漏,但实际上风险重重。首先,车辆的三电质保可能无法得到厂家认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权难度极大。其次,法律意义上的 “二手车” 身份,将使车辆在二次销售时大幅贬值,消费者的财产权益难以保障。
对于正规车商来说,“0 公里二手车” 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压缩了利润空间。这类低价车辆的涌入,使得正规二手车的销售更加困难,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恶劣。而从行业整体来看,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混乱,直接导致二手车保值率下降,尤其是新能源二手车,进一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应对这一乱象,相关部门已着手加强监管,力图从源头堵死 “0 公里二手车” 的利益链条。然而,监管的加强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可能失去了购买低价 “准新车” 的机会;另一方面,经销商和车企的库存压力若无法有效缓解,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或企业倒闭潮,给行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行业破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车企可借鉴手机厂商的经验,推出官方二手车平台,通过专业检测和认证服务,保障车主权益,提升品牌复购率。技术层面,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突破有望提升汽车保值率,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消费者,在面对看似诱人的 “购车优惠” 时,务必保持谨慎。购车前应仔细核查车辆的登记日期、生产日期、维修保养记录等信息,必要时寻求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帮助。毕竟,在购车这样的大额消费中,多一份警惕,才能少一份风险。
汽车行业的 “0 公里二手车” 现象,是市场内卷、监管滞后等多种问题交织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律和监管加强,更需要整个行业的深刻反思与变革。唯有如此,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推动汽车行业迈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