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脱口秀爆火,“男凝” 段子成隐患?

“你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是谁?”

早几年若在北上广的地铁上抛出这个问题,答案只会是综艺上输出观点的嘴替:杨笠、小鹿是女性议题的扛旗人物,呼兰把职场讲透,徐志胜、何广志从草根逆袭成明星。到了今年,则会是房主任、小帕、步惊云这些更犀利更有故事的脱口秀演员。

但自媒体严肃喜剧的作者蚂蚱告诉娱乐资本论,一位在游轮上演脱口秀的演员,在船上对着大爷大妈们问这个问题,会有 90% 的人回答李波,还有 9% 的李雪琴和 1% 的严值高。

他们刷着短视频段子,看台上的脱口秀演员帮着台下的姑娘小伙相亲,看东北大哥大谈与 “虎” 媳妇的鸡毛蒜皮,从夜场男模话题无缝切换彩虹人群专场……

更魔幻的是 —— 前者的拥趸可能从未听过李波和严值高的名字,即使听过也视而不见,但后者的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却比前者多两位数。一时之间,综艺里打得如火如荼的脱口秀,与短视频正当红的脱口秀,成了两个平行宇宙般的存在。

如同房主任的段子火遍大江南北,我们却很难在节目中知道挖掘她的老板是在抖音上拥有接近 1400 万粉丝的李波;如同看综艺的观众们很难到线下看一场已成为总票房即将破亿,全国票房 TOP 级的 “二狗脱口秀”。

所以,在这个再次属于脱口秀的夏天,我们不再老生常谈,试图在女性话题和价值观输出的综艺主流之外,寻找另一种被短视频、被越来越广泛的受众喜欢的 “冒犯” 与交流。

你的脱口秀,我的脱口秀,好像不一样

综艺脱口秀、短视频脱口秀这两个平行世界的两次奇妙交集,来自两个选手。

一个是去年的 “大王” 付航,另一个依靠这种互动脱口秀起家的,就是今年的黑马房主任。她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村,在 2023 年 3 月她在一场演员李波的线下脱口秀现场因为即兴互动出圈,随后被李波带进波波笑剧场,开始脱口秀培训和线下演出。

在节目上,她提及了老板李波对她的帮助,但这个老板的名字却被移花接木到上客喜剧的主理人身上的,“估计是因为李波这个人在脱口秀圈子的争议太大,节目组估计也想避免这样的争议。”

打开杨天真与房主任对谈的那期播客,评论区可见一斑,听友把李波称为 “脱口秀行业的毒瘤”。在脱口秀圈子里流传着李波抄袭、融梗的 “黑料”,从业者内部口碑极差,曾经像房主任这样喜欢李波的观众还被吐槽为 “非优质观众”。

然而在短视频平台,完全是另一种面貌。李波的粉丝量高达 1365 万,和付航并列全网唯二粉丝数破千万的脱口秀演员。每条切片的点赞数都在 10 万以上,评论破千也是轻轻松松。

在短视频脱口秀受众眼里,她最重要的身份,是来自东北的 “小剧场女王”“灵魂拷问的金句制造机”,在李波的脱口秀里 60 分钟的专场段子,30 分钟的互动环节,然而短视频切片里纯粹是观众互动的统治区。

尤其是聊起东北地域特色、两性关系,台下观众与评论区就讨论发狠忘情,台下的把自己的故事揉吧揉吧扔到台上,评论区就着互动的来回、李波的身材似 “海豹”,与现场故事的感同身受发表真知灼见。

早在做脱口秀之前,李波还真做过二人转,她在辽宁乡村广播主持过《麻辣二人转》这档节目。既熟悉二人转里那带点 “颜色段子” 的民间艺术,又有点像谈家长里短、博古论今的早期脱口秀。如今李波的中式脱口秀,就被称为 “披着二人转外衣的脱口秀”。现场互动、短视频切片与评论区相得益彰,呈现出所谓东北二人转般的热闹。

只是现场观众冒犯归冒犯、评论区调侃归调侃,轮到下次抢票,依然涌入猫眼大麦,见证秒空的场面。

另一个圈内 “声名狼藉” 但又超级卖座的东北脱口秀演员叫严值高。他在短视频平台有超过 200 万粉丝,在简介里写明是 “即兴问答小纸条脱口秀创始人”,小纸条环节成了这位被评论区称为 “先天脱口秀圣体” 的特色。

这些小纸条里融入了当代抽象观众的奇思妙想,下有问 “牙刷掉进马桶里还能用吗?”“拉完屎为啥体重没变化?”;上也有人性本身最喜欢窥伺的情感八卦 “男朋友两周没联系我,是不是变心了?”、“45 岁了还能找小鲜肉吗”

视频切片的回答也是综艺里抛出的梗远远达不到的尺度,“大姨妈来 30 天” 的回复是 “苦茶子里有刀片”;面对 “为什么我的领口多低领导都不赏识我” 的问题,祭出二字真言 “小呗”。这一系列的名场面切片合集被点赞 50w+,转发 45 万次。从这数据上来看,也足够冠一个喜闻乐见的 title。

“所有短视频上能看得见的,那些非常火爆的所谓的脱口秀视频,行业内一般把它叫做互动演出或者互动秀。” 蚂蚱告诉娱乐资本论,而综艺里的脱口秀,其实是建立在单立人、笑果等厂牌对于中国原教旨主义单口喜剧的定义,就是一个人一支麦在台上讲自己的故事。

在我们能刷到的 “正统” 的脱口秀综艺里,“北上广深” 的生活、职场的困境、女性困境是永恒的母题。职场内卷、中产焦虑、性别不平等被包装成文本扎实的段子炸弹,击中的是都市青年的情绪靶心。

这些观众看互动类的脱口秀宛如翻开 “邪典”,天然带着避雷的心态。即使刷到也是划过,对哄笑的相亲段子、男女关系、甚至带点 “黄” 的擦边笑话打上 “低俗” 标签,将其踢出脱口秀正规军。

而短视频平台里的受众们,则爱死这一套接地气的 “现挂” 感。在李波创立的波波笑剧场、严值高的演出切片中,地域特色相当浓厚,他们带着一贯的东北口音,讲着东北人听不厌的 “母老虎”“喝酒局” 等等地域梗。

在川渝地区则有着另一种独特的地域梗 —— 彩虹人群。而穿插在地域梗之间的,是演员挑选观众进行观众之间的社交,无论是加微信还是现场喊话,都是最常见的形式。

评论区表示大家就是图个乐子,“写的低俗的问题回答的低俗也没毛病。”

短视频包围剧场,二三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

不管喜欢 “外包” 变成 “木牛流马” 文化梗的观众,和喜欢 “东北女人打不打老公” 话题的观众,在网上打得有多厉害,现实是脱口秀的市场正在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

互动性强的脱口秀成为了综艺节目之外的另一个窗口,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泛人群认识脱口秀。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其实是从去年开始爆火,到今年已经成为全国脱口秀演员中票房排名前列的二狗。

在二狗的演出经历中,从一开始只有 15 分钟主持人开场互动到当下的 100% 互动交友专场,是他一步步尝试出来的,“其实单口喜剧或者其他形式的喜剧演员,很多时候认为主持就只有暖场功能,没有把这当做可以研究的玩法,往下深入。在原来的认知里他们可能有一点看不起这个职业,到现在其实也能感受到。有点露骨,但这是现状。”

他的专场《一条名为爱情的狗》已经巡演超过 170 场,票价在 180-580 之间,演出场地都在当地城市的大剧场,最近的专场巡到大连的大冷文化宫剧院可容纳 1025 人,而以他每个月超过 20 天的超高演出频率,足以成为无可争议的互动交友专场票房冠军。

进入脱口秀行业后,二狗尝试过单口喜剧、即兴喜剧和漫才,他在南昌创办了 “一支麦小剧场”,但直到 2023 年才开始逐渐转向从讲段子到互动为主的形式。

从去年开始,他大量发力短视频切片,将现场与观众精彩互动放到账号上,一年内涨粉 600 万。让二狗脱口秀账号起飞的是,2024 年 3 月一系列相亲相关的话题互动视频,当时开封的 “王婆说媒” 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乘着这波流量,二狗脱口秀开始全平台迅速涨粉,视频播放量破两千万,点赞量条条破 3 万,哔哩哔哩一个博主做的切片,让他一个月涨 100 多万。

二狗告诉娱乐资本论,他的切片里,最受欢迎的通常是两种类型的话题:一是情感八卦,他把这叫做 “吃瓜” 类话题,他曾经演出里出现过一个观众讲述自己多年的 “舔狗” 经历,追一个女生追了三年,女生既不回应也不删掉他,“当时的现场反应就非常好,有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共鸣点,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八卦欲。”

其次是现场男女观众之间 “超级甜” 的互动,让线上线下都 “嗑到 cp”。在二狗的视频里,我们经常能看见最后 “飞鸽传书”“恋爱实验室” 等环节,男生女生观众被 cue 上台互动,这时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评论区纷纷祝福 “小帅小美一定要幸福”。

在疫情之后,短视频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年龄段,所有群体娱乐消费内容的第一渠道,脱口秀也不例外,“其实现在有点短视频包围剧场的感觉。” 蚂蚱说道,短视频对于做互动即兴的演员来讲其实有更大的优势。

“大家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段子,但是段子的创作周期极长。一个单口演员一年能做一个专场,一场 60min 就已经算是相当勤奋了。但专场的内容大致都是相同的,这很难匹配短视频高频率的更新需求。互动为主的演员,每次专场的互动内容都是随机的,不同的,每场都即兴出梗的话,内容生产频率更有保障。”

此外,对于更泛的用户,或是在短视频上更活跃的用户,对于演出的参与感有着更高需求。“对于单口来讲,观众就是跟着鼓鼓掌,跟着笑一下,帮演员提供一个背景。但是互动演出真的让很多观众觉得自己成了演出的一部分,甚至你会因为你自己的表演而成为全场的焦点。”

在二狗的观众人群中,核心人群在观众在 25 到 35 岁之间,泛化的受众在 22 到 45 岁之间,而这恰好也与短视频活跃受众人群画像相符合,“越大的城市人群会更年轻化一些,最开始的人群学历集中在专科本科,但随着巡演越来越热门,近期也有很多博士来看演出。”

大多数互动为主的脱口秀演员,演出都是从自己立足的二线、三线城市出发。二狗开始于南昌,严值高则开始于长春,李波的波波笑剧场则开始于沈阳。

在短视频推动着他们的线下演出火了之后,互动为主的剧场才开始进入更多一线、新一线城市,甚至走到海外。当下波波笑剧场已经在沈阳、长春、哈尔滨落地到天津、北京三里屯。

二狗创立的一支麦小剧场则从南昌,进入到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签约演员。同时他自己的专场巡演,在北上广深以及海外城市也都做到场场售罄,“有很多观众持续四五次、七八次来看我演出,因为我的内容不重复,可以一直反复看。”

在蚂蚱看来,互动型的脱口秀的确拥有更广泛的人群,除了二三线,当下的一线城市也有很多优秀的互动脱口秀从业者,“像北京有付航、梁彦增,上海 Norah 的沪语脱口秀也是互动为亮点。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在于,互动是可以打穿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一种形式,但单口喜剧在一线、新一线能行得通,但到二三线城市就没有了。”

“我们会认为互动可能它是一个能覆盖 10 亿人口的生意。但是单口可能其实可能全国就那么一亿观众,就是撑死了愿意去看线上 cut 的可能也只有那一亿观众。”

在这个趋势下,无论是传统的脱口秀人还是综艺制作团队,或许都很难再装作视而不见。最起码,不应该把短剧吃掉长剧的那条路再走一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