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对撞测试引发的”罗生门”
7月29日晚,理想汽车在i8纯电SUV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对撞测试视频:理想i8与一辆标称8吨重的重卡正面碰撞,结果理想i8车头轻微变形,而卡车驾驶室严重前倾,四个车轮离地弹起。视频一出,迅速登上热搜,网友纷纷赞叹理想i8的”钢筋铁骨”。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安全测试很快引发争议。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中的卡车正是东风柳汽旗下的商用车品牌——乘龙卡车。7月31日,乘龙卡车发布声明,直指某汽车品牌(即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碰撞测试结果,质疑测试不规范、不透明,甚至可能涉及车辆改装、场景造假,严重误导公众,并损害了乘龙的品牌声誉。
理想汽车则迅速回应,称测试由**中国汽研(国家级检测机构)**全程监督,卡车由第三方随机采购,自己并未指定车型。中国汽研也表态,测试符合标准,卡车来源需进一步核实。
但网友的质疑并未平息:为什么理想选中的恰好是一辆8吨重的卡车?这真的是”重卡”吗?
“8吨卡车”的争议:行业标准 vs 营销话术
乘龙卡车在声明中暗指,理想汽车的测试存在**”概念混淆”**——按照中国国家标准(GB 1589-2016),卡车按总质量分为:
- 轻型卡车(≤4.5吨)
- 中型卡车(4.5吨~12吨)
- 重型卡车(≥12吨)
而理想测试中的卡车标称8吨,实际上属于中型卡车,而非宣传中的”重卡”。这一细节让部分网友认为,理想汽车可能在刻意选择对比对象,以凸显自身安全性,甚至有”拉低公众认知”的嫌疑。
更戏剧性的是,一位自称东风柳汽员工的抖音博主直接发文怒斥:”某新势力品牌是在拉低全国人民的智商!”
乘龙卡车”出圈”:从国企老将到新能源挑战者

这场争议让原本只在货运行业知名的乘龙卡车突然成为公众焦点。而它的背后,是东风柳汽这家71年历史的国企的转型故事。
1. 从农机厂到商用车巨头
- 1954年,柳州农业机械厂(东风柳汽前身)作为”一五计划”重点项目成立,最初生产农具。
- 1973年,转型汽车制造,更名为”广西柳州汽车制造厂”。
- 1997年,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柳汽)。
- 2003年,加入东风重卡市场,推出”东风霸龙”系列。
- 2015年,商用车品牌统一为**”乘龙”**,2017年销量达5.5万辆,创历史纪录。
2. 乘用车市场的困境
东风柳汽旗下还有东风风行乘用车品牌,但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其市场表现远不如商用车。2024年,东风柳汽总销量11.8万辆,其中:
- 乘用车(东风风行):8.3万辆
- 商用车(乘龙):3.5万辆
- 海外出口:4.3万辆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仅2024年销量就超50万辆,且纯电车型MEGA和i8瞄准高端市场。而东风柳汽的乘用车业务在新能源赛道上明显落后,加上东风集团资源向高端品牌岚图倾斜,乘龙和风行的转型压力巨大。
3. 东风集团的”十五五”战略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近期表示,未来将强化东风柳汽的地位,全面支持其新能源转型。这意味着,乘龙卡车和东风风行不仅要应对市场挑战,还要在集团内部争取更多资源。
理想VS乘龙:谁在”撒谎”?谁在”较真”?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
- 理想汽车:测试由第三方机构监督,卡车随机采购,无造假。
- 乘龙卡车:测试不规范,未公开车辆状态、车速、场地等关键信息,可能误导公众。
中国汽研作为检测方,虽称测试合规,但未明确回应卡车是否被改装。而网友更关心的是:如果测试真的”不科学”,理想为何偏偏选乘龙?如果测试没问题,乘龙为何反应如此激烈?
这场争议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对比,演变成一场品牌信任战。理想汽车希望通过极端测试证明安全性,而乘龙卡车则要捍卫自身声誉,避免被贴上”不安全”的标签。
东风柳汽的下一步:打完架后,更要”活下去”
无论对撞测试的真相如何,东风柳汽都必须面对更严峻的现实:
- 新能源转型压力:商用车市场萎缩,乘用车竞争激烈,东风风行急需突破。
- 集团资源竞争:东风集团重点押注岚图,东风柳汽需证明自身价值。
- 品牌重塑:乘龙卡车虽在货运圈知名,但在大众市场认知度低,需提升影响力。
“和理想打完架后,想要留在牌桌上,东风柳汽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这场”对撞门”或许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新能源时代,让这家老牌国企重新赢得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