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速亮眼,但与辉煌时期仍有差距
近日,一份未加盖公章的四川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资料显示,2024年剑南春实现营收106.6亿元,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增长17.9%。若数据属实,这一增速在白酒行业仍属稳健,但对比剑南春曾经的辉煌,仍显得黯淡。

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剑南春曾与茅台、五粮液并称”茅五剑”,其核心单品”水晶剑”是行业第三个百亿大单品。然而,如今剑南春仍在百亿规模徘徊,而茅台营收已突破1500亿,五粮液超800亿,泸州老窖、洋河等也远超剑南春。
2021年,剑南春”少东家”乔愚接任总经理后,曾高调宣布2025年实现300亿营收目标。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几乎难以达成——2023年剑南春营收92.8亿,2024年约106.6亿,即便按15%的增速计算,2025年也仅约120亿左右,距离300亿仍有巨大差距。
四川省工商联数据显示,2024年剑南春集团营收169.4亿(含非酒类业务),增速仅3.74%,较2023年的13.55%大幅放缓。在2024年白酒T9峰会上,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头部酒企掌门人悉数到场,唯独剑南春仅派总工程师出席,被业界视为其行业地位下滑的信号。

产能扩张激进,但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
为了冲刺300亿目标,剑南春近年来大举投资扩产:
- 大唐国酒生态园一期(投资30亿)
- 二期项目(投资16.67亿,新增3-5万吨产能及2.5万吨储能)
然而,当前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价格倒挂、库存高企是普遍问题。2023年,白酒行业产量下降,但头部酒企仍在挤压中小酒企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剑南春的大手笔扩产是否明智?
更关键的是,剑南春的核心问题并非产能不足,而是如何消化现有产能,并提升品牌价值。
水晶剑”独木难支”,高端化与中低端均受阻
剑南春的营收高度依赖”水晶剑”占比超70%,这款400元价格带的大单品曾是行业标杆,但如今面临严峻挑战:
- 向上突破难:千元价格带被茅台(飞天)、五粮液(普五)、泸州老窖(国窖1573)牢牢占据,剑南春的**”东方红”、”皇家剑南春”等高端产品**市场反响平平。
- 向下受挤压:区域名酒(如汾酒、古井贡)和光瓶酒(如玻汾、西凤)升级产品不断抢占市场。
- 电商冲击价格体系:2024年”双11″期间,水晶剑电商售价一度跌至330元/瓶,甚至低于410元出厂价,严重损害品牌价值。
此外,剑南春的中低端产品线(如绵竹大曲、金剑南、工农酒)“多而不精”,未能形成有效增长点,反而稀释了主品牌价值。
历史包袱沉重,上市之路遥遥无期
剑南春的衰落,与其错失关键发展机遇密切相关:
- 2008年汶川地震:剑南春生产基地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
- 2012年”退股门”事件:经销商股权纠纷引发大规模抵制,停产3个月。
- 2015年乔天明被查:原董事长乔天明因贪腐案被判刑,公司长期管理层动荡。
至今,剑南春仍是少数未上市的头部酒企,股权纠纷和掌门人风波导致其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发展速度受限。
更争议的是,2024年剑南春推出”史上最激进分红方案”(每股派息30元,总额约30亿),而乔天明家族(持股约32.1%)可从中获得约10亿现金。这一操作被质疑”用公司现金为家族输血”,而非用于品牌或渠道建设。
未来挑战:如何破局?
- 重塑核心单品:水晶剑需稳定价格体系,避免电商低价冲击线下渠道。
- 高端化突围:需更清晰的高端产品策略,而非简单推出多款千元酒。
- 中低端优化:精简产品线,避免品牌价值稀释。
- 解决历史问题:理清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乔愚接班三年,剑南春的业绩增速尚可,但距离”300亿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白酒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剑南春若不能解决核心单品依赖、高端化困境、历史包袱等问题,恐难重返”茅五剑”时代。未来,如何轻装上阵、重塑品牌竞争力,将是”少东家”乔愚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