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格局固化,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
2025年8月,申通快递以3.62亿元收购菜鸟速递,再次引发行业震动。这一看似普通的交易,实则标志着中国快递行业正式进入”战国七雄”时代——中通、圆通、韵达、申通、顺丰、京东、极兔七大巨头合计占据90%市场份额,中小玩家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自2020年以来,快递行业的兼并重组从未停歇,但近年的交易规模和战略意义远超以往。极兔收购百世、丰网,京东控股德邦、达达,顺丰出售丰网并收购嘉里物流,申通拿下菜鸟速递……这些交易背后,不仅是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更是各大巨头战略分化的体现。
兼并重组的三大核心动机
- 平台战略收缩,聚焦核心业务
- 顺丰出售丰网:丰网作为顺丰旗下的加盟制快递网络,长期亏损(2022年亏7.47亿,2023年Q1再亏1.43亿),拖累了顺丰整体盈利。出售丰网后,顺丰回归高端直营模式,专注于利润更高的时效件和国际业务。
- 菜鸟剥离丹鸟:丹鸟物流(菜鸟旗下同城配送网络)2024年前4个月亏损2.34亿,菜鸟选择出售该资产,回归海外与科技主业,避免继续”烧钱”。
- 加盟制梯队扩张,高端突围
- 申通收购丹鸟:申通借此补强即时配送能力(半日达、次晨达),切入抖音”次日达”等新零售赛道,直接挑战顺丰、京东的高端市场。
- 极兔吞并丰网:极兔日均单量从4000万票增至5000万票,逼近申通、韵达,为上市估值提供支撑。
- 寡头生态竞赛,构建全链路闭环
- 京东:收购德邦(大件物流)、跨越速运(航空资源)、达达(即时配送),形成”陆运+航空+即时配”全链条布局。
- 顺丰:收购嘉里物流,强化东南亚跨境网络,布局国际业务。
- 菜鸟:依托阿里电商和速卖通,极兔依靠Temu等跨境平台,全球化竞争成为新战场。
价格战未止,内卷式竞争酿苦果
尽管行业集中度提升,但快递市场的价格战仍未真正结束。2019年拼多多崛起带动小件快递爆发,极兔等新玩家以低价策略冲击市场,2020年行业单票价格骤降20%-30%,加盟制企业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2022年,国家邮政局出台政策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单票价格一度反弹超20%。但2023年后,市场竞争再度加剧,2025年5月,申通、韵达单票收入跌破2元,圆通仅2.12元。长期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微薄,如申通2024年单票毛利仅0.12元,净利润0.045元,生存压力巨大。

2025年7月,国家邮政局再次召开整治”内卷式竞争”座谈会,强调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能,预示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
下一个被收购的会是谁?
在”战国七雄”格局下,中小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可能走向两条路:
- 被头部企业整合(如天天快递被苏宁收购后低价转手,最终不了了之)。
- 退守垂直赛道(如冷链物流、逆向物流、大票零担等细分市场)。
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区域性快递企业(如宅急送、速尔快递等)和二线加盟网络(如极兔收购前的百世快递部分区域网络),可能成为下一个并购目标。此外,国际物流、跨境配送等领域的中小玩家,也可能被巨头纳入生态体系。
未来趋势:寡头化+生态化,服务品质成关键
- 国内寡头化:七大巨头将通过并购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但不同于欧美市场(如美国UPS、FedEx、DHL三家占80%),中国因区域差异大,可能维持”七雄争霸”格局。
- 国际生态化:巨头将依赖跨境平台(如菜鸟+速卖通、极兔+Temu)争夺全球市场。
- 服务品质决胜负:价格战难以为继,未来竞争核心将是网络稳定性、科技能力、全球化布局,唯有兼具成本韧性、数字化能力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结语:并购不是终点,而是新竞争的开始
快递行业的兼并重组浪潮远未结束,未来可能出现更高阶的精准并购。无论是被收购、联盟合作,还是退守细分市场,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在寡头垄断的时代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答案或许在于——不再依赖低价内卷,而是靠服务品质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