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莆田,夜色渐浓,永辉超市九华广场店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烘焙区飘散着诱人的香气,熟食档口前排起小队,顾客们推着购物车在宽敞的过道中穿行,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表情。这家今年1月完成调改的超市,如今已成为莆田市民夜间消费的热门去处,日营业额跻身全省永辉系统前十。而这,仅仅是莆田商超行业变革浪潮中的一个缩影——一场关于空间布局、商品结构和服务理念的深度革新,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兴起。

空间革命:从拥挤货架到舒适体验
走进调改后的永辉九华广场店,最直观的变化来自空间设计。与传统超市密密麻麻的货架排列不同,这里过道宽度增加近一倍,顾客不再需要侧身避让;货架高度普遍降低,即便是儿童也能轻松看到上层商品,老年人取放物品也不再费力。生鲜区采用开放式陈列,瓜果蔬菜”水灵灵”地摆放着,每一份都精心整理,不再有传统超市里那种杂乱堆砌的印象。
“我们做过调研,传统超市的过道宽度往往不足1.5米,购物高峰期拥挤不堪。”店长陈天羽介绍道,”现在我们将主通道拓宽至3米以上,次通道也保证1.8米,让顾客能够真正放松地购物。”这种设计理念源自”胖东来模式”的核心——将空间还给顾客,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现制加工区的扩容尤为引人注目。烘焙区飘散着新鲜面包的香气,熟食档口提供多种即食选择,更设有免费试吃台。市民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品尝刚出炉的蛋挞:”以前买现做食品要排队很久,现在区域大了,选择也多了,还能边试吃边决定,购物体验好多了。”
商品重构:从”有什么买什么”到”要什么有什么”
调改后的超市在商品结构上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生鲜区显眼位置悬挂着”日清政策”告示牌——叶菜、肉禽、水产等鲜货坚持当日清仓,鲜榨果汁严格执行”468″原则:切好后超过4小时八折、6小时六折、8小时下架。这种对新鲜度的极致追求,彻底改变了传统超市”次日也能卖”的陈旧模式。
“我们每天晚上8点后会有专门的折扣时段,当天没卖完的新鲜商品以优惠价格出售。”陈天羽表示,”虽然短期看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换来了顾客的信任和复购率。”数据显示,调改后该店生鲜品类周转率提升40%,损耗率下降25%,实现了经营效率与顾客满意度的双赢。
商品结构上,超市引入了胖东来限购商品、永辉自有品牌以及大量本地特色美食。莆田卤面、兴化米粉等地方特产设有专门陈列区,成为外地游客的伴手礼热门选择。市民冯先生评价道:”以前逛超市总觉得商品千篇一律,现在能看到很多本地特色,还能买到胖东来那些网红商品,选择丰富多了。”
服务升级:从交易场所到人文关怀空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服务层面。超市入口增设便民服务台,提供共享充电宝(免费1小时)、常用药品、一次性用品等;收银区旁开辟休息区,配备舒适座椅和直饮水;更突破性地提供宠物寄存服务——这些细节处处体现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请问冰块怎么拿?”记者在服务台的咨询经历颇具代表性。员工没有简单指路,而是亲自带领记者到便民服务台操作。”我们要求员工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陈天羽说。这种服务意识的转变源于严格的员工培训——门店300多名员工平均日工作时长控制在8小时以内,确保有充沛精力提供优质服务。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管理理念层面。超市将员工视为服务链条的核心,通过合理排班、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打造出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以前觉得超市工作就是站柜台,现在感觉自己是在帮助顾客创造美好购物体验。”一位收银员笑着说道。
模式探索:一场零售业的”莆田试验”
永辉九华广场店的成功,催生了更大范围的变革。7月25日,莆田水韵城店完成调改升级后开业,成为当地第二家”胖东来模式”门店。市商务局商贸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永辉计划将莆田现有门店全线调改,这种规模化复制展现了模式的生命力。
“胖东来模式”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义零售业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而是通过空间、商品、服务的系统优化,创造有温度的消费体验。莆田作为这一模式的试验田,其探索具有行业标杆意义。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商超已不再是单纯的”卖货场所”,而是承载着社交、体验、服务等多重功能的社区中心。莆田商超的变革启示我们:当零售企业真正站在顾客角度思考,通过细节创新和人文关怀重构”人-货-场”关系时,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夜幕下的九华广场店依然人流如织,这灯光不仅照亮了货架上的商品,更映照出中国零售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当更多商超加入到这场”变形记”中,受益的终将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每一位消费者。或许,这就是商业文明进步最朴素的表达——用更好的空间、更优的商品、更暖的服务,回应人们对品质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