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牙之后不要用水漱口,只需要吐掉多余的牙膏沫就好。” 最近,这一条牙科建议,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不漱口会不会无意间把牙膏沫吞掉?会不会导致氟斑牙或氟中毒?记者咨询了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二科主任韦晓玲,请她为大家一一解答。

刷牙后不漱口竟然更科学
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龋齿,早已是常识。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渗透到牙釉质,促进并加速再矿化的过程,在牙齿表面形成抗龋能力更强的氟磷灰石。氟化物还可以吸附在牙釉质上,抑制酸对牙釉质的溶解,起到抑制脱矿的作用。氟化物还可以干扰口腔致龋菌的代谢过程,抑制其产酸能力,达到防蛀的目的。
氟化物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浓度和接触时间。有些国家选择向自来水中添加氟化物来预防龋齿,但饮用含氟水存在很多争议。日常生活中给牙齿补充氟的最佳方式就是刷牙,氟化物在牙齿表面停留越久,渗透到牙釉质里的量就越多,对牙齿的保护效果也就越好、越持久。
韦晓玲表示,如果使用含氟牙膏后立刻漱口,口腔内的氟化物浓度迅速下降,氟化物在牙齿表面停留的时间过短,将减弱再矿化和抑制脱矿的过程。欧洲儿科牙科学会和美国儿科牙科学会等权威机构都建议,将刷牙后冲洗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获得氟化物的最大效果。
有研究表明,刷牙后立即进食或饮水,可使唾液中的氟化物水平降低 12-15 倍。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刷牙后使用水冲洗的儿童,3 年龋齿增加率更高。
不漱口安全吗?
不漱口安全吗?会不会造成氟斑牙或氟中毒?这是许多人最担心的问题。
氟斑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饮用水中的含氟量高,而且氟斑牙是过多的氟在牙齿发育阶段进入机体时才会形成,成年人无需担心氟斑牙问题。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家长引导好孩子刷牙后把多余的牙膏沫吐掉,确保孩子不会吞咽牙膏沫就行。不过,年幼的儿童吐出多余牙膏沫的能力有限,并且在刷牙时有吞咽牙膏的倾向,建议 12-14 月龄以后开始使用含氟牙膏,以此降低儿童氟中毒风险。
而单靠牙膏沫的剂量,远不足以导致成年人氟中毒。有研究也明确了这一点,202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刷牙后漱口与不漱口两种情况下,受试者吸收到血液中的氟化物量几乎没有差别。
推荐成年人使用至少含有 1350ppm 氟化物的牙膏;儿童使用氟化物含量为 500-1100ppm 的儿童牙膏。还要控制好牙膏的用量,成年人每次刷牙推荐用量为 1 厘米含氟牙膏;3-6 岁的儿童推荐使用豌豆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 岁以下儿童推荐含氟牙膏用量为米粒大小。
如何改良现有刷牙流程?
有学者建议改良刷牙流程来增加口腔内氟化物并延长氟化物的保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含氟牙膏的防龋效果,主要包括以下 4 个步骤:
- 将牙膏涂抹在湿牙刷上:均匀涂抹在牙齿上,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以 “画圆圈” 的方式刷牙,确保清洁牙齿的所有表面,包括内表面、外表面和咀嚼面。每天至少刷牙 2 次,每次刷够 2 分钟。
- 刷完牙吐出多余量的牙膏沫:这一步能去除大部分牙膏,又保留一定氟化物在口腔。
- 喝一小口水(约 10ml):将剩余的牙膏泡沫含在口中,将牙膏与水的混合液当做漱口水,通过脸颊肌肉的运动将其在牙齿间过滤 1 分钟,然后小心吐出。这能让氟化物更充分地作用于牙齿。
- 刷牙后不要再用清水冲洗,2 小时内不进食、不饮水:以此保证氟化物在牙齿表面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另外,漱口水无法去除牙菌斑,不能代替刷牙。至于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后是否需要再使用含氟漱口水”,目前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防龋效果的临床证据较少,因此,正确使用含氟牙膏才是有效防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