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适可能是维生素缺乏信号!国人最易缺的三种维生素,你中招了吗?

维生素缺乏:被忽视的”现代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常感到疲惫、皮肤干燥、眼睛酸涩,却很少联想到这些症状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有关。尽管短视频中常提及叶酸、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的缺乏问题,但根据中国营养学者的研究和权威调查数据,维生素B1、B2和A的摄入不足才是更普遍的”隐形危机”,尤其是维生素B1和B2,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摄入量始终未达推荐标准。

三大”易缺维生素”及缺乏信号

1. 维生素B1:能量代谢的”火花塞”

核心作用:维生素B1(硫胺素)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辅酶,帮助身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同时维持神经和肌肉功能。

国人现状

  • 根据2020年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城乡居民维生素B1日均摄入量仅0.8毫克,远低于轻体力活动人群的推荐量(男性1.4毫克,女性1.2毫克)。
  • 过去以杂粮、薯类为主食的时代,B1摄入充足;但近几十年来,精米白面取代全谷物,导致B1摄入大幅下降。

高危人群

  • 长期以白米饭、白面包为主食者;
  • 熬夜、运动量大、饮酒多或常吃甜食的人群(这些习惯会加速B1消耗)。

缺乏信号

  • 疲劳乏力、情绪低落(能量代谢受阻);
  • 消化不良、肌肉酸痛(神经肌肉功能异常);
  • 手脚麻木或刺痛感(周围神经受损)。

补救措施

  • 多吃全谷物(燕麦、糙米)、豆类、瘦肉和坚果;
  • 避免长期低碳水饮食(需额外补充B1)。
2. 维生素B2:皮肤的”修复师”

核心作用: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能量生成和抗氧化防御,尤其对皮肤、黏膜健康至关重要。

国人现状

  • 我国居民B2日均摄入量仅0.7毫克,远低于推荐量(男性1.4毫克,女性1.2毫克),且数十年未达标

高危人群

  • 不爱吃绿叶菜、全谷物或油炸食品爱好者;
  • 熬夜、压力大、运动过量者。

缺乏信号

  • 口角炎(烂嘴角)、舌炎(舌头发红疼痛)
  • 脂溢性皮炎(头皮或面部油腻脱屑);
  • 眼睛畏光、流泪、充血(角膜血管增生)。

补救措施

  • 增加动物肝脏、蛋黄、奶类及深绿色蔬菜(如菠菜);
  • 选择强化B2的早餐谷物。
3. 维生素A:视力和免疫的”守护者”

核心作用:维生素A(视黄醇)维持正常视觉、皮肤屏障功能和黏膜免疫,其前体β-胡萝卜素(存在于橙黄色蔬果中)也可在体内转化。

国人现状

  • 成年人日均摄入量仅406.8微克,远低于推荐量(男性770微克,女性660微克)。

高危人群

  • 长期盯着电子屏幕者(加速视网膜消耗);
  • 感染后需修复黏膜(如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缺乏信号

  • 干眼症(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 皮肤粗糙、毛囊角化(鸡皮疙瘩)
  • 免疫力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

补救措施

  • 直接补充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深海鱼;
  • 补充β-胡萝卜素:胡萝卜、南瓜、芒果、菠菜等橙黄/深绿色蔬果。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缺这些维生素?

  1. 饮食结构失衡:精加工食品取代全谷物,绿叶菜和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
  2. 生活方式改变:熬夜、压力、高糖饮食加剧B族维生素消耗。
  3. 特殊饮食误区:低碳水饮食迫使身体分解蛋白质供能,额外消耗B1、B2等。

科学补充建议

  • 优先食补:通过多样化饮食(如杂粮饭+绿叶菜+鸡蛋+鱼类)满足需求。
  • 高风险人群:孕妇、长期饮酒者、慢性病患者可咨询医生补充剂。
  • 避免过量:维生素A过量可能中毒(动物来源需谨慎),但β-胡萝卜素安全。

结语

如果你常感到疲惫、皮肤问题频发或眼睛不适,不妨回顾自己的饮食:是否很久没吃杂粮了?绿叶菜和动物肝脏是否缺席?这些”小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补充关键维生素。调整饮食结构,从一碗燕麦粥、一盘炒菠菜或一块鸡肝开始,让营养回归平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