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名为 “白发针” 的疗法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分享了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医院注射 “白发针” 的经历。那么,这种号称能让白发变黑的治疗方式,究竟靠谱吗?

8 月 27 日,记者从上海多家医院获悉,当前这种治疗技术在上海尚未广泛开展,目前仅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两家医院能够进行。
从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反馈来看,对于 “白发针” 治疗技术,评价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人表示 “看到部分头发白转灰”,似乎见到了希望的曙光;但也有人无奈地说 “暂时还没看到效果”;甚至还有人在门诊中,因 “白发不严重” 直接被医生劝退。
上海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欣强调,截至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能够证明单纯 “打针” 就可以根治白发,或者让白发得到显著的改善。即便在医院尝试 “白发针” 治疗,也绝非仅靠这一针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药物、激光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所以,他建议大家对待 “白发针”,务必保持谨慎的态度,理性选择。
除了临床治疗手段之外,患者的生活方式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李欣主任指出,“要注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这样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于白发的改善同样至关重要。”
谈及前来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李欣对记者表示,“目前,来院接受‘白发针’相关治疗的患者中,35 – 50 岁人群相对较为集中。在接诊过程中,大概有 10% 的患者是被劝退的。如果患者白发出现的范围很小,从外表看几乎不明显,我们从专业角度出发,并不建议他们注射‘白发针’。只有当患者确实存在病态,比如脏腑功能失衡,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我们才会给患者开展包括‘白发针’在内的一系列治疗。”
李欣介绍,“白发针” 这个名字其实是网友们叫出来的,这种治疗技术实际上早在 3 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当时知晓的人并不多。最初,患者大多是冲着治疗斑秃、脂溢性脱发前来就诊,然而在后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技术对部分患者的白发也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也正因如此,业内一些同行开始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其在治疗白发方面的临床有效性。
李欣进一步解释,“白发针” 在临床上依托的是中医的操作技术,即腺苷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白发针” 的主要成分腺苷钴胺,本质上是氰钴型维生素 B12 的同类物制剂,而维生素 B12 对于黑色素的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治疗中,采取穴位注射的方式,每周注射一次,以半年为一个完整的疗程。“目前我们医院也在积极开展高级别循证医学临床试验。如果国内其他医院也计划开展这项治疗,建议现阶段在患者完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探索性临床试验研究,谨慎推进。”
那么,“白发针” 的治疗原理究竟是什么呢?“在过去,我们普遍认为白发是难以治疗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致力于思考并攻克这一难题。” 李欣表示,白发的成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涵盖遗传、衰老等原因,而后天性因素的范围则极为广泛,其中包括精神压力、疾病、药物作用以及营养问题等等各类因素。
“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后天因素却是可以尝试调整和改善的。就拿白发的成因来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 B12 的缺乏,当然也可能存在蛋白质缺乏等情况。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以及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白发的产生。例如,如果一个人长期压力过大、经常熬夜,或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红斑狼疮、白癜风或斑秃等,就很容易长出白发。另外,一些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同样容易引发白发问题。” 李欣进一步阐述道,“发为血之余” 是中医理论中关于头发与气血关系的核心观点,脏腑功能不调、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情志不舒,这些因素都与白发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
李欣也留意到了社交平台上对于 “白发针” 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他特别强调,大家千万不要一味地过度夸大 “白发针” 的作用,“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很少有人仅仅依靠打针就能彻底治愈白发。因为白发问题堪称一个世界难题,极其复杂。除了注射‘白发针’之外,我们还会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给予中药口服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毕竟单一的注射治疗,并不一定能够确保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同时李欣还强调,从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的确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毛发出现了变黑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能收获这样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当前,这一治疗技术还需要经过大规模、严谨的循证研究,最终通过科学的数据和结果来验证其有效性。接下来,我们将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蔡玲玲教授牵头,联合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全力以赴去验证这一治疗技术的真实有效性。”
此外,专家还特别指出,除了临床治疗手段之外,患者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不可或缺。“患者务必注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坚决不要熬夜,要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促进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其次,要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维持情绪的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通过运动、旅游、冥想、听音乐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李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