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交易市场日益繁荣的当下,二手奢侈品因其保值性和性价比备受青睐。然而,看似普通的奢侈品交易背后,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 “赃款陷阱”。近日,贵阳市张先生在闲鱼平台出售劳力士金表的遭遇,揭开了这一新型诈骗套路的冰山一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 5 月初,张先生在闲鱼平台挂出自己的二手劳力士手表,标价 390000 元。很快,一位买家主动联系并敲定价格。由于买家身处外地,双方选择由一名自称手表鉴定师的人上门验货。出于对贵重物品交易的谨慎,张先生仔细查看了买家的身份证、合同以及打款凭证,确认信息一致后,放心完成交易。当天中午 1 点,张先生收到 21 万元转账,手表也顺利交付。可谁能想到,仅仅 3 个小时后,他的银行卡便被冻结,紧接着接到河南警方电话,被告知收到的款项可能是当地一名被害人的被骗资金。
目前,张先生已前往公安机关配合调查,但手表能否追回仍是未知数。更糟糕的是,除交易的 21 万元,他银行卡内的其他资金也全部被冻结,日常生活陷入困境,连买瓶水都成问题。“真的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现在只能盼着警方快点破案。” 张先生无奈地说道,同时也希望以自身经历提醒他人,在大额交易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和资金来源。
事实上,张先生并非个例,类似案件在近期频频发生。安徽亳州的汪先生看到黄金价格回落,想趁机抄底,便将自己去年 405000 元购入的江诗丹顿 “纵横四海” 金表,以 38 万元在二手平台售出。交易时,买家同样委托鉴表师上门,鉴表师开着宝马车,打款也十分迅速,这让汪先生放下戒心。然而,卖表款项到账不到 3 小时,他的银行卡就被冻结。经警方告知,这笔钱分别来自四川成都和云南曲靖的诈骗受害者。
浙江绍兴的小陈也有着相似的遭遇。他将 1 月份花 38 万多购买的全新二手劳力士表挂在平台出售,一位网名为 “诚信赢天下” 的买家联系他,双方约定同城面交。交易当天,一名小伙子上门验货,在完成 37.5 万元转账后,小陈将手表交给对方。可第二天,小陈发现银行卡被四川剑阁警方冻结,原来这笔钱正是当地一名诈骗受害人的受骗款项。如今,小陈名下多张银行卡被冻结,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他只能焦急等待警方调查结果,盼着银行卡早日解冻。
经深入调查发现,这一系列案件背后是电信诈骗洗钱的新套路。诈骗分子盯上二手交易的保值品,如名表等,这类商品价格高、变现快,资金流转迅速且难以追踪。在交易过程中,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意愿,通过日常聊天获取卖家信任,再以平台手续费高、支付宝限额、公司财务转账等理由,绕开平台直接获取卖家银行卡信息,将其用作 “洗钱” 收款账户。而实际打款人,正是全国各地的受骗者。骗子利用公安机关冻结银行卡的机制,将风险转移给卖家,自己则拿着实物快速变现,躲避警方追查。
对于遭遇此类情况的卖家,法律并非没有保障。上海盈科律师事务所沈志刚律师指出,根据相关规定,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因此,卖家在发现银行卡被冻结后,应及时整理与买家的聊天记录、交易凭证、银行流水等材料,证明交易真实性,以及自身在交易过程中无过错、无恶意串通行为,争取早日解冻银行卡。
在日常交易中,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进行交易,若不得不通过转账交易,务必仔细核对汇款方账户信息,确保账户名、账号和开户行等与买家身份一致,尤其要警惕现场购买人与实际付款人不一致的情况。同时,面对过于爽快、不遵循正常交易流程的买家,更要保持清醒,切勿因急于成交而掉入诈骗陷阱。
二手奢侈品交易中的 “赃款陷阱”,给消费者和整个市场都敲响了警钟。只有提高警惕、规范交易流程,才能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 “替罪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二手交易市场更加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