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耳屎多!医生警告:这4种疾病可能才是”真凶”,别再乱掏了!​​


​一、李奶奶的悲剧:掏耳朵竟诱发癌症​

74岁的李奶奶有个习惯:每天都要掏耳朵。近两年,她发现耳朵口长了个肿物,而且越长越大,最后几乎完全堵住了耳朵。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她的左耳道已经裂开,病理结果显示为​​外耳道鳞癌​​,并且已经扩散到腮腺和颈部淋巴结。为了防止癌症转移,医生不得不切除了她的左耳。

医生指出,李奶奶长期掏耳朵的习惯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过度掏耳朵会刺激耳道,引发炎症,长期如此可能发展成癌症。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掏耳朵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二、耳屎的真相:不是垃圾,而是保护屏障​

很多人认为耳屎是”脏东西”,必须经常清理。但事实上,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朵的天然保护屏障:

  1. ​防御功能​​:耵聍是由外耳道表皮和蜡状物质结合生成的,可以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耳道深处。
  2. ​保湿作用​​:它能保持耳道湿润,维持酸碱平衡,避免耳道成为细菌的温床。
  3. ​自洁功能​​:我们的耳朵有自我清洁能力,说话、咀嚼甚至睡觉时翻身,都能让耵聍慢慢向外移动并自行脱落。

​过度掏耳朵的危害​​:

  • 可能将耳垢推得更深,导致​​耵聍栓塞​​,引起耳鸣、听力下降。
  • 棉签等工具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 如果工具没有消毒,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甚至引发​​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耳朵痒的4大”真凶”:不只是耳屎的问题​

如果经常感到耳朵痒,除了耳屎堆积外,还可能是以下疾病的信号:

​1. 外耳道炎​

  • ​症状​​:耳朵瘙痒,夜间加重,可能伴有耳闷、耳朵溢液。
  • ​原因​​:细菌或真菌感染。

​2. 外耳道湿疹​

  • ​症状​​:剧烈瘙痒,伴有水疱、红疹、脱屑或黄色结痂。
  • ​原因​​:过敏或皮肤炎症。

​3. 过敏​

  • ​症状​​:耳朵发痒,可能有液体渗出。
  • ​原因​​:对某些物质(如化妆品、洗发水)过敏。

​4. 螨虫感染​

  • ​症状​​:耳朵瘙痒,可能伴有分泌物。
  • ​原因​​:耳道结构复杂,清洁难度大,容易滋生螨虫。

​四、耳朵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大病信号!​

除了瘙痒,耳朵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警惕:

​1. 耳鸣​

  • ​临床数据​​:约57%的听神经瘤患者有耳鸣症状,其中26%伴有突发性耳聋。
  • ​危险信号​​:
    • 高频耳鸣,持续≥1个月。
    • 高调耳鸣(类似蝉鸣)。
    • 伴有头痛、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

​2. 耳垂折痕​

  • ​Frank征​​:耳垂上出现异常折痕,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
  • ​研究数据​​:3.11万名受试者中,62%有耳垂折痕的人同时患有冠心病。
  • ​高危人群​​:三高、肥胖、有家族病史的人。

​五、正确护理耳朵的方法​

  1. ​不要过度掏耳朵​​:耳道有自洁功能,一般不需要刻意清理。
  2. ​实在痒怎么办?​
    • 可以使用​​滴耳剂​​缓解瘙痒。
    • 如果无效,可以用​​医用消毒棉签​​浸湿后挤干水分,轻轻旋转清洁外耳道(注意不要深入)。
  3. ​就医时机​​:
    • 耳朵痒持续不缓解。
    • 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
    • 发现耳道有异常分泌物或肿物。

​六、医生的忠告:耳朵健康不容忽视​

  1. ​避免错误习惯​​:不要用棉签、发夹等尖锐物品掏耳朵。
  2. ​定期检查​​:尤其是老年人或有耳部不适的人,应定期检查耳朵健康。
  3. ​及时就医​​:如果耳朵出现异常症状,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就医。

​七、结语:耳朵是健康的”晴雨表”​

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窗口。从李奶奶的悲剧到耳屎的真相,再到耳朵痒的潜在疾病,我们了解到:

  • ​过度掏耳朵可能诱发癌症​​。
  • ​耳朵痒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
  • ​耳鸣、耳垂折痕可能是大病的预警​​。

​保护耳朵,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记住:​​耳朵不需要过度清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护耳神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