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挖机施工被疑”磨洋工”引热议 施工方回应:精修边坡需谨慎,过快恐致安全隐患

近日,四川乐山市一城建项目工地上的挖掘机施工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一台挖掘机在山坡上缓慢作业,被路过司机拍下并质疑”磨洋工”,随后引发网友集体”云监工”。施工方对此回应称,挖机是在进行边坡精修作业,若速度过快或力道过重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乐山市住建局表示,这一”误会”反映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将加快项目进度并接受公众监督。

“磨洋工”视频引网友集体”云监工”

5月29日,一段拍摄于乐山市绿心路附近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画面中,一台黄色挖掘机在山坡上缓慢移动,机械臂轻轻刮蹭土层,未见大量土石方搬运。发布视频的网友配文称:”每天几万辆车看着你,还在那’磨洋工’。”该视频迅速引发讨论,相关话题阅读量超百万次。

部分网友调侃道:”师傅是在给山坡’按摩’吗?””这效率,土都要睡着了。”但也有工程从业者解释,边坡作业需要精细操作,过快施工可能导致塌方或结构不稳。随后,更多路过司机加入”监工”行列,连续多日拍摄施工现场并上传网络,形成独特的”云监工”现象。

施工方详解作业难点:精修边坡如同”雕刻”

面对质疑,该项目施工方技术负责人何俊仪向红星新闻回应称,被拍摄的挖机正在进行一号边坡的精修作业。该边坡高约23米,总土石方量达2万立方米,最终需形成三级阶梯式结构,每级平台宽2米,后续还将进行挂网喷播植草等工序。

“边坡作业不是简单的挖土搬运,更像是在山体上’雕刻’。”何俊仪解释,精修阶段需严格控制开挖角度和力度:

  1. 精度要求高:超挖或欠挖都会导致边坡坡度不达标,形成倒坡可能引发塌方;
  2. 安全限制多:作业面邻近主干道,早晚高峰需停工避让,且多台机械同时作业风险大;
  3. 工序复杂:开挖需与支护、绿化等工序穿插进行,不能单纯追求速度。

乐山市住建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边坡属于绿心路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关键节点,完工后将有效分流青衣路交叉口30%的车流量。

市民监督背后的城市治理新课题

这场”挖机监工”事件折射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新趋势。乐山市政协委员李强(化名)指出:”市民用手机记录、用网络发声,实质是行使监督权的创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周相关话题下已有超过200条市民拍摄的施工现场视频。

对此,乐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采取三项措施回应关切:

  1. 进度透明化:在项目周边设置电子屏,实时更新施工进度;
  2. 沟通常态化:每周发布图文版”工程日志”,解释技术难点;
  3. 监督制度化:邀请市民代表参与月度工程例会。

“看似调侃的’磨洋工’讨论,实则是市民对畅通出路的期盼。”该负责人强调,将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力争提前完成项目建设。

专家:基建工程需平衡效率与安全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建军分析称,边坡工程属于岩土工程中的高风险作业,国内外因抢工期导致的边坡事故屡见不鲜。他以2018年深圳某边坡滑塌事故为例指出:”当时为赶进度省略了分层开挖步骤,最终造成3人死亡。”

王建军建议,类似工程可借鉴”三公开”原则:

  • 技术标准公开:向市民说明边坡坡度、支护方式等专业参数;
  • 进度节点公开:明确各阶段工期及验收标准;
  • 监督渠道公开:设立专线接受市民咨询投诉。

记者实地探访:多工序协同作业场景

6月4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除被关注的挖机外,另有10余台设备在不同标段作业。施工告示显示,当前正同步进行三项工作:

  1. 绿心路下穿隧道支护结构施工;
  2. 跨线桥桩基检测;
  3. 边坡喷播植草试验段养护。

项目安全员张师傅告诉记者,边坡作业已采用”微差爆破+机械修整”工艺,相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40%,但精修阶段仍需人工配合机械一点点”找平”。

城市建设的”快与慢”辩证法

这场风波背后,实则是城市化进程中效率与质量的永恒命题。乐山市城建档案馆记载,该市近五年共实施缓堵保畅工程27个,其中因市民监督调整施工方案的达8例。正如市住建局在回应中所言:”我们既要追赶进度,更要敬畏每一寸土地的安全。”

截至发稿,网络平台最新视频显示,一号边坡已完成70%工程量,有网友留言:”今天挖机动作利索多了,旁边还多了个拿图纸的人,看来’云监工’起作用了!”未来两个月,这条承载着市民期待的交通动脉将逐步揭开面纱,而这场关于”效率”的公共讨论,或将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