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性健康用药市场曾风光无限的国产 “伟哥” 金戈,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销售困境。作为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的 “拳头” 产品,金戈 2024 年交出的成绩单令人咋舌:营收 10.34 亿元,同比下降 19.81%;销量 8785 万片,同比锐减 1332 万片,相当于一天少卖 3.65 万片。这是自 2014 年金戈面世以来,营收和销量指标首次双双下滑,不仅给金戈自身的发展蒙上阴影,更直接拖累白云山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 30.09%,创下 2018 年以来最差纪录 。曾经坚挺十年的 “超级大单品”,为何突然 “疲软”?这场销售危机背后,折射出医药市场怎样的风云变幻?

十年辉煌:金戈如何崛起为国产 “伟哥” 一哥
时间回溯到 2014 年,彼时的中国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用药市场,几乎被辉瑞的万艾可垄断。1998 年在美国上市的万艾可,凭借开创性的治疗效果,当年销售额便达 7.88 亿美元,1999 年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 。2000 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万艾可迅速成为 “伟哥” 代名词,尽管单片售价超百元,2013 年销售额仍逼近 10 亿元。拜耳的伐地那非片和礼来的他达拉非片虽相继入局,却未能撼动万艾可的统治地位。
转机出现在 2014 年 7 月,万艾可中国专利保护到期。三个月后,白云山迅速推出首款仿制药 “金戈”。凭借远低于万艾可的价格优势 —— 使用金戈单次用药金额能下降一半多,金戈如同鲶鱼搅动市场,迅速抢占份额。从 2014 年销量 292 万片、销售额 0.7 亿元起步,到 2023 年销量突破 1 亿片、销售额达 12.90 亿元,九年间销量增长超 35 倍,年复合增长率超 24% 。2019 年,金戈销售额和销量双超万艾可,登顶国产 “伟哥” 宝座;2021 年,其单品销售额首破 10 亿元,成为白云山首个 “超级大单品”。更惊人的是,即便在销量暴增阶段,金戈毛利率始终维持在 90% 左右,堪称医药市场的 “印钞机”。
危机四伏:多重压力下的销量崩塌
然而,2024 年风云突变。从市场竞争层面看,金戈面临的 “围剿” 日益严峻。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如今获批上市的西地那非类药物已达 91 款,与金戈上市初期的 “一家独大” 形成鲜明对比 。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修正药业等老牌药企,以及海王生物、科伦药业、常山药业等新势力纷纷入局,价格战随之打响。以齐鲁制药的 “千威” 为例,2018 年上市时售价 9.9 元 / 片,2020 年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更是以 2.08 元 / 片的 “地板价” 中标,降幅达 93% 。激烈的价格厮杀下,金戈凭借先发优势积累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成为压垮金戈的另一根稻草。在第二、三批次集采中,金戈接连落选,彻底失去进入公立医院的渠道。反观竞争对手,仅 “千威” 一家在 2023 年上半年的公立医院市场份额,就达到万艾可的两倍,而金戈市场占比仍为零。失去公立医院这一重要销售渠道,意味着金戈丢失了大量稳定客源,销售半径大幅收缩。
消费市场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性生活频率显著下降:仅有一半 95 后受访者每周有性生活,低于 80 后、90 后;更有 14.6% 的 95 后过去一年无性生活 。在 “性萧条” 的时代背景下,作为 ED 治疗药物的金戈,潜在消费群体的需求正在萎缩。
破局之路:金戈能否重拾 “雄风”
面对内忧外患,白云山并非毫无动作。财报中提及的 “调整促销政策”,正是其应对策略之一,但从目前数据看,效果尚未显现。金戈库存已在 2024 年激增近 50% 至 2420.11 万片,相当于一个多季度的销量,去库存压力巨大 。未来,金戈或许需要在产品创新上发力,例如开发新剂型、拓展适用人群;也可尝试开辟电商、线下连锁药店等新销售渠道,弥补公立医院渠道的缺失;此外,加强品牌建设,通过科普男性健康知识提升产品附加值,摆脱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的困境。
这场 “疲软危机” 不仅关乎金戈和白云山的命运,更折射出仿制药行业的发展困境。在专利悬崖不断逼近、集采常态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药企若想站稳脚跟,唯有持续投入研发、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灵活适应政策与市场变化。曾经创造销售神话的金戈,能否突破重围、重拾 “雄风”,不仅是白云山亟待解答的命题,也为整个医药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观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