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官宣:从格力”消失”半年后,王自如携AI项目重回聚光灯】
2025年6月5日,科技圈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曾以”科技测评一哥”身份红极一时的王自如,在微博正式宣布进军AI赛道,并开启人生第二次创业。这位曾因犀利测评走红、后加入格力引发热议的科技KOL,时隔四年再度以创业者身份回归公众视野。

微博中,王自如发布了一张精心设计的近照:画面中他身着简约西装,目光坚定,背景是一幅从2009年(其创立Zealer元年)延伸至2025年的科技发展时间轴,标注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等关键节点。配文写道:”明天,我将用15分钟讲述三个关键转折——为何离开ZEALER、为何告别格力,以及为何选择AI作为新战场。”
这条微博迅速引爆网络。截至发稿前,点赞量突破12万,评论区涌现超2万条留言。”那个男人回来了!””数码圈顶流重新归位””AI赛道需要这样的搅局者”等评论刷屏。更有网友翻出王自如去年12月被偶遇时的近照对比:当时他留着长发、面容略显疲惫,而如今的形象显然经过精心调整,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从”格力太子”到AI创业者:王自如的四年蜕变之路】
1. 格力时期的争议与成长
2021年,王自如以”空降高管”身份加入格力电器,担任副总裁一职,负责市场营销与数字化转型。这一任命被外界视为董明珠对其商业能力的认可——彼时王自如已通过Zealer积累千万级粉丝,并成功孵化手机测评IP。
然而,这段经历充满戏剧性转折:
- 办公室风波:王自如曾公开表示希望拥有”离董明珠最近的办公室”,被解读为刻意贴近核心管理层;
- 业务调整:他主导的”格力商城直播带货”项目初期数据亮眼,但后期因产品口碑争议逐渐沉寂;
- 神秘消失:自2024年下半年起,王自如鲜少公开露面,甚至缺席格力年度财报会议,引发离职猜测。
2. 离职真相与AI布局伏笔
对于离开格力,王自如在微博中仅以”个人职业规划”一笔带过。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离职或与格力内部战略调整有关——随着董明珠将重心转向新能源与芯片领域,王自如负责的数字化业务被边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力任职期间,王自如多次低调考察AI企业,并投资了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初创公司。这或许为其二次创业埋下伏笔。
【AI赛道新战局:王自如的机遇与挑战】
1. 选择AI的深层逻辑
王自如在预告视频中暗示,其AI项目将聚焦”人机交互革命”。结合其过往经历,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涉及两大方向:
- 测评体系智能化:利用AI生成个性化产品评测报告,解决当前测评内容同质化问题;
- 消费电子AI生态:打造连接硬件、软件与服务的AI平台,类似”科技版Siri+电商”模式。
2. 行业竞争态势严峻
当前AI赛道已呈白热化竞争:
- 大厂垄断: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等已占据B端市场;
- 垂直领域厮杀:数码评测领域已有”小白测评””科技美学”等IP深耕多年;
- 技术壁垒高企:AI模型训练需巨额投入,王自如此前并无相关技术积累。
但王自如的优势在于:
✅ 精准的用户洞察:十年测评经验使其深谙消费者痛点;
✅ 强大的IP号召力:微博粉丝超2000万,具备快速冷启动能力;
✅ 资本青睐:消息称其已获得某头部VC领投的Pre-A轮融资。
【网友热议:英雄归来还是昙花一现?】
社交媒体上,关于王自如回归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
支持派观点:
- “他的测评风格独树一帜,AI时代更需要真实的内容生产者”
- “董明珠当年没用好他,这次说不定能成”
- “期待他用AI颠覆传统测评行业”
质疑派声音:
- “离开大厂就创业?看看罗永浩的教训吧”
- “AI需要技术底蕴,他凭什么成功?”
- “不过是蹭热点,过气网红罢了”
【深度观察:王自如的符号意义与时代隐喻】
王自如的回归绝非简单的个人职业选择,而是折射出中国科技行业的多重变迁:
- 内容创作者的商业进化:从单一测评转向技术驱动的生态构建;
- 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困境:传统企业难以留住”网红高管”的普遍难题;
- AI创业的平民化趋势:大模型降低技术门槛,普通人也有机会分一杯羹。
正如科技博主”阑夕”所言:”王自如的故事像一部微型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从草根测评到企业管理,再到AI淘金热,他的每次转身都踩中了时代鼓点。”
【结语:成败几何?且看七月首秀】
据王自如团队透露,其AI项目将于7月中旬正式发布。这场被外界称为”测评一哥涅槃之战”的发布会,或将决定这位争议人物的最终归宿。
您认为王自如能在AI赛道复制Zealer的成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