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数据触目惊心:伦敦日均220部手机”消失”
英国国家犯罪局(NCA)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伦敦地区智能手机盗窃案同比激增25%,全年超过8万部设备被盗,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一部手机从街头、地铁或公交车上消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正从首都向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蔓延。

警方内部报告指出,约70%的被盗手机在72小时内通过线上黑市完成销赃,其中苹果iPhone 15 Pro Max和三星Galaxy S24 Ultra因其高保值率成为”硬通货”。这些设备经翻新后,最终流向印度、尼日利亚等监管薄弱的市场,转售价格可达原价的80%。
二、议员炮轰科技巨头:”你们的系统在养活犯罪集团”
在6月3日的英国议会听证会上,工党议员马丁·瑞格利直接指控苹果和谷歌通过技术设计变相鼓励盗窃:
“当一部iPhone被盗后,只要输入原机主的Apple ID密码就能重新激活——这等于给窃贼发了一张’合法使用许可证’。你们明知这一点却拒绝改进,难道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售后利润?”
瑞格利的质疑基于一项惊人发现:英国二手手机市场中,超过60%的”翻新机”实际来自赃物。这些设备通过擦除序列号、伪造保修卡等手段流入正规渠道,而苹果的”查找我的iPhone”功能反而成为销赃的保护伞——只要设备联网,窃贼就能远程清除数据并重置系统。
三、科技巨头的辩解与矛盾
面对指责,苹果和谷歌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
苹果:安全措施反成犯罪工具?
苹果高级监管总监加里·戴维斯辩称,强制远程禁用设备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 诈骗风险升级:犯罪分子可利用”设备不可用”状态诱导用户点击钓鱼链接,窃取iCloud凭证;
- 账户劫持常态化:2024年苹果已处理超12万起”盗号勒索”案件,其中70%与被盗设备相关。
但这一解释遭到网络安全专家反驳。伦敦国王学院数字取证实验室主任艾玛·卡特指出:
*”苹果完全可以在保留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增加’物理破坏触发自毁’选项——就像某些银行APP的远程冻结功能一样。他们的拖延本质上是商业考量。”
谷歌:安卓生态的”无能为力”?
谷歌代表西蒙·温格罗夫强调,安卓系统已提供”工厂重置保护”(FRP)等安全措施。然而调查发现,超过85%的二手安卓手机可通过刷机绕过FRP验证,而谷歌从未推动运营商强制启用更严格的防盗协议。
四、黑市运作内幕:从偷窃到洗白的完整链条
记者暗访揭露了一条成熟的犯罪产业链:
- 盗窃环节:伦敦东区涌现大量”专业偷窃团伙”,专攻苹果专卖店和公共交通工具;
- 数据清洗:赃机被送往东欧的”数据擦除工厂”,使用破解版iOS工具批量重置;
- 翻新包装:在迪拜或香港设立”中转仓”,更换外壳、伪造序列号;
- 跨境分销:通过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或社交媒体广告销往非洲、东南亚。
一名被捕的尼日利亚籍走私犯向警方供述:
“我们只收全新或九成新的苹果手机,因为当地富豪愿意为’美国版’支付双倍价格。谷歌手机?没人要——系统太容易被破解。”*
五、立法者的终极方案:”数字炸弹”强制令
面对僵局,英国政府正酝酿一项激进法案:
- 强制安装”地理围栏自毁开关”:当设备离开英国境内时自动锁死;
- 建立全球设备ID数据库:要求厂商共享被盗设备序列号,切断国际销赃网络;
- 对科技巨头罚款挂钩盗窃率:若某品牌手机盗窃案占比过高,将面临营收1%的惩罚性税款。
该法案已获得内政大臣苏拉·布雷弗曼的支持,但苹果公司威胁将停止在英国销售新款iPhone作为报复。
六、消费者何去何从?
专家建议用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开启”查找我的iPhone/Android”并设置双重认证;
- 为设备购买单独的保险(保费年涨30%反映风险上升);
- 避免在公共场合露出高端手机,改用廉价机型降低成为目标概率。
正如瑞格利议员所言:”我们无法阻止小偷,但可以让他们的战利品变成砖头——这才是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