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亿餐补引爆消费狂欢,支付宝首页流量入口加持
6月21日,支付宝正式宣布启动”10亿餐补”活动,用户只需搜索”闪购”即可进入淘宝闪购小程序参与抢券。活动持续10天,每天释放1亿元补贴额度,单日补贴规模堪比头部外卖平台的大促节点。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早在5月底已在APP首页测试上线淘宝闪购的一级流量入口,部分用户可直接在黄金位置点击进入,足见其对闪购业务的战略重视。

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回溯至今年4月30日,淘宝将”小时达”升级为”闪购”,并打通饿了么的供给体系,同时宣布”饿补超百亿”计划。此次支付宝的10亿补贴正是该计划的延续,旨在通过高频的餐饮消费场景拉动用户活跃度,并进一步整合阿里生态内的本地生活资源。
二、饿了么300万份奶茶免单卡助攻,非茶饮订单占比75%显多元化
与支付宝同步,饿了么在6月21日推出300万份奶茶免单卡,精准切入年轻用户群体。这一举措与淘宝闪购的餐补形成互补:前者通过高频低客单价的奶茶品类吸引流量,后者则覆盖更广泛的餐饮需求。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运营后,日订单量已于5月26日突破4000万大关,其中非茶饮类商品占比高达75%。
这一数据揭示了两大趋势:
- 平台多元化突破:闪购业务不再局限于茶饮等单一品类,而是扩展至超市便利、生鲜、医药等全品类,甚至接入了天猫国际的部分商品,满足用户即时性、多样化的需求。
- 饿了么供给体系赋能:原属于饿了么的本地商家资源被整合至闪购,使得淘宝用户可直接通过支付宝或淘宝下单,享受30分钟送达服务,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三、背后的生态逻辑:支付宝、淘宝、饿了么的三方协同
此次活动的底层逻辑是阿里对本地生活赛道的重新布局:
- 支付宝的角色:作为超级入口,支付宝为闪购提供日均数亿级别的流量曝光,同时通过支付优惠(如红包、分期免息)增强用户粘性。
- 淘宝的定位:闪购小程序成为淘宝”内容化+电商化”的试验田,用户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发现商品,缩短从种草到购买的路径。
- 饿了么的支撑:依托饿了么的即时配送网络,闪购实现了”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达”的服务能力,直接对标美团闪购。
这种协同效应在数据上已有体现。据阿里2025财年Q1财报,本地生活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35%,其中闪购贡献了主要增量。而支付宝的月活用户已突破8亿,其流量转化效率成为闪购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
四、行业竞争加剧:美团闪购与京东秒送的压力
阿里的激进布局背后,是本地生活市场的激烈竞争。美团闪购凭借外卖业务的深厚积累,2024年Q1日均订单量已达6000万单;京东秒送则通过”211限时达”和达达配送体系抢占高线城市市场。相比之下,淘宝闪购的优势在于:
- 支付闭环:支付宝的金融基础设施可降低交易成本;
- 品类广度:非餐饮订单占比高,抗风险能力更强;
- 下沉市场渗透:通过淘宝县域用户的覆盖,挖掘三四线城市潜力。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部分中小商家对佣金率敏感,而即时配送的高成本仍是盈利难题。阿里需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率,例如通过AI预测需求减少库存损耗,或联合菜鸟网络提升仓储配送协同。
五、未来展望:从补贴战到生态战
短期来看,10亿餐补和奶茶免单卡是典型的”烧钱换增长”策略,但阿里显然志在更长期的生态整合。下一步可能的方向包括:
- 会员体系打通:将88VIP权益与闪购、饿了么绑定,提升用户终身价值;
- AI技术赋能:利用大模型优化商品推荐和配送路线规划;
- 全球化试水:通过天猫国际引入跨境商品,打造”全球闪购”概念。
可以预见,这场由支付宝掀起的补贴风暴只是开始。随着阿里、美团、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持续加码,消费者的钱包和选择权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