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抖音成暑期景区”新考场”:从”王婆说媒”到”雪饼猴”的流量狂飙
今年暑期,全国景区仿佛集体参加了一场”整活大赛”,而抖音成了唯一的”开卷考场”。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继去年”王婆说媒”爆火后,今年又祭出大招——公开招聘”职业乞丐NPC”,要求”形象气质佳,身高175cm以上”,评论区瞬间被游客的”自荐喜剧”刷屏。无独有偶,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推出**”首席摸鱼官”**,月薪3万、每天工作2小时,官方调侃”不能违背海豚的择偶自由”,网友挤破头报名:”我搓澡技术好,海豚认我四次!”

这场”整活运动”的鼻祖或许是长春动植物公园的”雪饼猴”——扮演孙悟空的演员王铁柱因吐槽”雪饼太干”走红,凭借东北话脱口秀成为吉林文旅代言人,甚至带动南方游客专程”为一只猴子买票”。从”职业乞丐”到”摸鱼官”,景区的创意越来越离谱,但游客的参与热情却越来越高,背后折射的是文旅产业与短视频平台的深度绑定。
二、景区的”流量生意经”:从段子到团购的完整转化链
这些”整活”并非单纯博眼球,而是一套成熟的流量变现逻辑:
- 抖音种草:通过荒诞招聘、NPC互动等短视频制造话题,吸引用户关注;
- 直播互动:”雪饼猴”的脱口秀直播让游客自发传播,形成二次裂变;
- 团购转化:万岁山将门票从200元降至80元,”不限次入园”策略刺激复购,夜场票搭配投喂互动,打造”沉浸式戏剧体验”。
数据显示,万岁山成人票销量超100万+,儿童票37元仍供不应求,背后是**”内容+价格+体验”的三重设计**——游客不仅能看景点,还能”演角色””当主角”,甚至把游玩过程本身变成社交货币。
三、文旅产业的”抖音依赖症”:谁在定义下一个爆款?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雪饼猴”到”摸鱼官”,爆火的逻辑高度相似:真实体验+短视频放大+情绪共鸣。但景区的”整活”也面临争议:
- 短期流量VS长期口碑:靠猎奇NPC吸引的游客,是否会因体验落差而”踩雷”?
- 同质化竞争:当所有景区都在”招野人””请猴哥”,下一个爆款在哪里?
- 商业与文化的平衡:万岁山将武侠城变成”剧情体验场”,但过度娱乐化是否稀释文化内核?
四、未来战场:景区如何从”流量玩家”升级为”内容生产者”?
- 深耕IP化运营:像”雪饼猴”一样,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角色和故事线;
- 强化线下体验:团购不能只是低价票,需配套互动场景(如万岁山的”汴河船票+NPC互动”);
- 数据驱动迭代:通过评论区反馈优化内容,避免”自嗨式整活”。
结语:暑期文旅的终极考题——”你的景区,配得上被游客拍照发抖音吗?”
当流量红利从”偶然爆火”转向”系统化运营”,景区的竞争已从”谁更美”变为”谁更会讲故事”。这个暑期,能接住流量的玩家,或许早已备好了段子、折扣和一颗”让用户主动二创”的真心。
今日话题:你见过最奇葩的景区”整活”是什么?欢迎分享你的”踩雷”或”真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