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许多管理者都会经历这样的困惑:
- 为什么自己越忙,团队越依赖自己?
- 为什么团队规模扩大后,效率反而下降,问题越来越多?
- 为什么员工总是”躺平”,而自己却成了”救火队员”?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境界的不同。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自己陷入”自己干”的泥潭,而是通过系统、文化和机制驱动团队。
张丽俊Cherry在《管人的5层境界》中提出,管理分为五个层次:自己干、带人干、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管人。你的管理境界,决定了你能带多大的团队,成多大的事。
第一层:自己干——”救火队长”的陷阱
许多新晋管理者,往往是从优秀员工提拔上来的。他们习惯于亲力亲为,觉得”自己干更快、更放心”。
特点:
- 亲力亲为,单打独斗
- 所有事情都自己上手,员工只能等待指令。
- 短期看效率很高,但长期会导致团队能力停滞,管理者自己累垮。
- 救火队员,疲于奔命
- 每天都在解决突发问题,却从不思考如何避免问题发生。
- 员工缺乏主动性,遇到问题就找领导,管理者陷入无限循环的”救火”模式。
问题:
- 管理者越忙,团队越弱,因为没有培养人,而是替代人做事。
- 短期有效,长期崩盘,一旦管理者不在,团队就瘫痪。
第二层:带人干——”手把手教学”的局限
这一阶段的管理者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开始带人做事,但方式仍然停留在**”盯人+示范”**的层面。
特点:
- 手把手教,示范传授
- 事事亲力亲为,员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 没有形成标准化流程,依赖个人经验,难以复制。
- 紧盯过程,授权有限
- 给任务但不放权,员工怕犯错,事事请示。
- 管理者疲于审批,团队效率低下。
问题:
- “伪授权”:放了任务,但不敢放手,员工缺乏成长空间。
- 团队依赖管理者,一旦管理者忙起来,团队就停滞。
第三层:人管人——”能人依赖症”的隐患
这一阶段的管理者开始搭建团队架构,但管理方式仍然是**”能人驱动”**,即依靠几个核心骨干推动业务。
特点:
- 依赖能人,骨干驱动
- 关键岗位由少数能人负责,其他人被动执行。
- 一旦能人离职,业务可能瘫痪。
- 因人设事,标准模糊
- 绩效考核、任务分配依赖个人印象,而非客观标准。
- 新人难以适应,团队缺乏公平性。
问题:
- 组织脆弱,依赖个人能力而非制度。
- 管理不稳定,容易陷入”人情管理”的陷阱。
第四层:制度管人——”可复制的系统”
真正成熟的管理者,开始建立流程和制度,让团队不再依赖个人能力。
特点:
- 流程驱动,规则明确
- 每个岗位有清晰职责,每个项目有标准流程。
- 新人可以快速上手,减少对”能人”的依赖。
- 客观考核,结果导向
- 绩效评估基于数据和结果,而非主观印象。
- 管理者从”救火”转向”战略管理”。
优势:
- 组织可复制,不再依赖个人能力。
- 管理更高效,减少人为干预。
第五层:文化管人——”自我驱动的组织”
最高境界的管理,是文化驱动,让团队成员发自内心认同使命,主动追求卓越。
特点:
- 价值共鸣,使命驱动
- 员工不是为了薪水工作,而是为了实现共同愿景。
- 组织价值观成为行动指南,无需强制管理。
- 自觉自律,无为而治
- 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纠偏,形成”自驱型团队”。
- 管理者更多扮演”园丁”角色,而非”监工”。
终极目标:
- “无为而治”,管理者无需事事干预,团队仍能高效运转。
- 组织自我进化,适应市场变化,持续增长。
你的管理境界,在哪一层?
- 自己干 → 短期有效,长期崩盘
- 带人干 → 依赖个人,效率有限
- 人管人 → 能人驱动,风险高
- 制度管人 → 可复制,稳定高效
- 文化管人 → 自我驱动,基业长青
真正的管理高手,不会让自己成为”救火队长”,而是通过系统、流程和文化,让团队自我运转。 你在哪一层?你的团队,又该向哪一层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