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鸭肉抢冷库”折射行业寒冬:白羽鸡价格跌穿成本线,上市公司多措并举寻突围


一、行业寒冬:从”奔小康”到”拉饥荒”的巨变

2025年7月,山东白羽鸡养殖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从业者徐先生手持3万只鸡苗合同苦笑:”以前一车鸡苗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可能亏得血本无归。”数据显示,7月初山东毛鸡价格再度跌破3元/斤,较年初高点暴跌超20%,部分地区实际成交价已跌至2.8-2.9元/斤,远低于3.2元/斤的养殖成本线。潍坊全和牧业总经理褚永超透露:”中小型孵化场日亏损高达60万元,行业已开启杀种鸡、毁苗的自救模式。”

这场危机不仅限于白羽鸡。白羽肉鸭小白条价格从万元/吨跌至3500-3800元/吨,禽肉价格甚至低于矿泉水。禽报网监测显示,7月5日胸肉、棒腿等品类价格全线下滑,部分厂家单吨下调幅度达200元。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上半年鸡苗孵化亏损0.28元/羽,毛鸡养殖亏损0.17元/只,屠宰环节同样陷入亏损泥潭。


二、供需失衡:产能过剩与消费萎缩的双重绞杀

行业困境源于供需两端的致命夹击。供给端,Mysteel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商品代鸡苗供应量达14.78亿羽,同比增幅15.83%。尽管中小种禽场加速退出,但整体屠宰量仍较去年同期微增。需求端则更为严峻:徐高峰测算显示,鸭产品出货量同比骤降25%,白羽鸡产品下滑20%。”餐饮团膳需求萎缩,经销商不敢囤货,库存全压在屠宰端。”褚永超说。

冷库容量告急成为行业缩影。为争夺有限存储空间,鸡肉与鸭肉上演”抢库大战”,部分冷库租赁费翻倍上涨。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上半年样本企业平均库容率攀升至86.67%,同比上涨7.7个百分点。更严峻的是,7月学校放假叠加餐饮淡季,需求端进一步承压,卓创资讯预计毛鸡价格或继续下探。


三、上市公司突围战:海外市场与成本控制成关键

面对行业寒冬,头部企业正通过差异化策略寻求生机。春雪食品加速布局东南亚、欧洲市场,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大增25.96%,4月单月出口量首超进口量;仙坛股份坚持”小步慢走”战略,重点推进诸城项目二期工程;圣农发展则通过并购扩张规模,同时加强种源研发,以技术优势对冲价格风险。

成本控制成为共同选择。益生股份虽面临鸡苗价格腰斩(从3.5元/只降至1.5元/只),但仍计划通过优化生产效率维持供应。行业分析师冯筱程指出:”上游种禽企业利润尚存,但若亏损持续一两个季度,可能被迫大规模去产能。”


四、去产能困局:行业自救与政策期待

当前去产能进程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特征。褚永超表示:”市场主要淘汰60周以上种鸡,50周以内产能仍大量存在。”山东种鸭联盟虽已淘汰900万套种鸭,但苗价低迷导致亏损持续扩大。行业呼吁更大力度的产能出清,但养殖户沉没成本高企成为障碍。”一个3万规模的养殖场投入超百万元,退出意味着血本无归。”徐先生道出行业心声。

长期来看,祖代鸡引种下降或带来转机。2025年上半年全国祖代引种量同比减少29.62%,按14个月生产周期推算,2026年商品鸡供给或显著收缩。但短期内,8-9月开学季备货与巴西禽流感导致的进口缺口,可能成为价格反弹的短暂窗口。


五、未来展望:周期底部与结构性变革

这场危机暴露了白羽肉禽行业的深层矛盾:规模化扩张与消费增长错配。上市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和技术创新,试图跳出内卷困局。圣农发展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春雪食品发力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均展现出行业转型方向。

对于从业者而言,当下或是”最黑暗的时刻”。但历史经验表明,禽肉价格周期波动从未缺席。随着产能逐步出清与消费需求回暖,行业或将在2026年迎来转机。正如一位资深分析师所言:”当抽毛蛋成为常态,反转或许就在下一个转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