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终极对决:阿里美团京东千亿补贴血战,高盛推演三大结局》


一、战火升级:从外卖到即时零售的全面争夺

7月5日晚间,中国互联网迎来年度最激烈商战——阿里与美团突然在外卖及即时零售领域展开“核弹级”补贴大战。淘宝闪购推出“满25减21”“零元购”等极端优惠,美团则因订单激增一度宕机,当日餐饮订单突破1亿单。这场战役的背后,是三大巨头对“30分钟万物到家”市场的终极争夺,其本质已超越外卖,直指电商生态的未来话语权。

关键事件节点:

  • 阿里闪电出击:7月3日,阿里巴巴宣布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转债,资金明确投向AI与外卖战场。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投入500亿元补贴,目标直指美团核心腹地。
  • 美团战略收缩:放弃亏损的美团优选,全力押注即时零售,旗下小象超市订单量峰值达2500万单。
  • 京东虎视眈眈:刘强东透露“革命性商业模式”即将上线,距离颠覆性动作仅剩两周。

高盛预测,三家巨头单季度投入已达250亿元,全年亏损或超920亿元(阿里410亿、美团250亿、京东260亿),行业格局可能被彻底重塑。


二、为什么是即时零售?电商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场战争的焦点并非短期补贴,而是未来十年的电商基础设施——即时零售。通过外卖骑手网络实现的“30分钟送达”能力,正在颠覆传统电商的“次日达”逻辑:

  • 美团优势:依托500万活跃骑手和6亿用户基数,闪购业务已覆盖近百万家实体门店,618期间高单价商品成交额翻倍。
  • 阿里野心:将饿了么、高德与淘宝生态打通,目标三个月内订单量追平美团,马云亲自督导战局。
  • 京东破局:凭借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试图以“不同于美团的模式”切入,刘强东称其将颠覆行业规则。

监管层态度转变亦成为催化剂。中国经济网发文肯定补贴对商家利润的提振作用,政策风险降低,巨头得以放手一搏。


三、高盛推演三大结局:谁将笑到最后?

基于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和战略持久性,高盛提出三种可能路径:

情形一:美团守擂成功

  • 表现:守住60%以上市场份额,短期牺牲利润,长期恢复单均1元盈利。
  • 关键:依赖骑手网络密度和用户习惯护城河,但需应对阿里京东的持续烧钱。

情形二:阿里弯道超车

  • 表现:订单量反超美团,形成55开格局,京东分食剩余市场。
  • 风险:500亿补贴能否转化为长期用户留存?若用户仅薅羊毛不贡献GMV,阿里或陷入“烧钱无底洞”。

情形三:京东颠覆行业

  • 表现:抢占20%份额,盈利模型从亏损6.2元/单改善至0.5元/单以上。
  • 挑战:需证明其新模式(如供应链整合或社交裂变)能突破美团阿里的防线。

四、战争终局:用户留存决定胜负

补贴只是手段,真正的较量在于能否将用户从“薅羊毛”转化为长期消费者。若新增用户仅在三家平台比价套利,这场战争将迅速沦为资本消耗战;反之,若能培养出高频消费习惯,即时零售或成为电商的新基建。

关键指标

  • 用户DAU(日活跃数):淘宝闪购能否突破美团9000万峰值?
  • 品类扩展:奶茶咖啡之外,生鲜、日用品、药品等“万物到家”渗透率。
  • 盈利拐点:单均亏损能否收窄至1元以内?

五、行业影响:电商进入“近场零售”时代

这场战役或将终结传统电商的流量游戏:

  1. 流量逻辑失效:微信、抖音挤压下,电商平台必须自建履约体系。
  2. 商超洗牌加速:百万家实体门店接入即时零售网络,社区小店迎来第二春。
  3. 就业结构变化:骑手队伍或从500万向千万级扩张,成为新经济基础设施。

结语
9月将成为首个观察窗口——夏季战役后,市场格局将初现端倪。无论谁胜谁负,中国电商已迈入“30分钟送达”的新纪元,而这场战争没有旁观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