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预测:未来 30 年南海海槽大地震概率高达 80%

2025 年 7 月 6 日消息,此前,漫画家龙树谅在《我所看见的未来》中预言,2025 年 7 月 5 日日本将遭遇大地震,有 1/3 的国土会沉入海底。如今,7 月 5 日已过,这一预言并未成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能远离地震威胁。实际上,日本所面临的地震风险依然严峻,尤其是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潜在威胁,始终如高悬之剑。

近期,日本国土地理院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的深入解析发现,位于恶石岛以南的宝岛观测点,相较于本次地震活动前,已向东南偏南方向移动了 3.7 厘米。地震调查委员会委员长平田直对该地壳变动评价为 “极为显著,位移量惊人” 。这一异常的地壳变动现象,无疑给日本本就脆弱的地质状况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关于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预测也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表示,近期吐噶喇列岛的群发性地震不太可能引发南海海槽大地震。但令人担忧的是,日本专家预测,在未来 30 年内,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的概率高达 80%。早在 2025 年 3 月 31 日,日本政府发布的官方报告就已将 30 年内南海海槽发生 8 – 9 级地震的概率从 70% 上调至 80%。这一概率的上调并非毫无根据,主要基于板块运动所呈现出的周期性规律。相关研究表明,该区域大约每 90 – 150 年就会发生一次大震,而上次南海海槽发生大震还是在 1946 年,距今已有 79 年。东京大学平田直教授解释称,这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导致的自然概率累积,大约每年增加 1%,并非因为监测到了新的地震前兆。

南海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处,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海槽沿线成为地震的多发区域。从历史记录来看,这里每隔 100 至 200 年便会发生 8 级或以上的巨大地震。其中,1707 年的 8.6 级宝永地震尤为著名,那次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造成超过 5000 人死亡。海啸沉积物研究还揭示了过去几千年的地震历史,显示大约每 300 至 600 年会发生一次规模相当于宝永地震的海啸,甚至在过往可能还发生过比宝永地震更大规模的海啸。

若未来南海海槽发生 8 – 9 级的大地震,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日本政府发布的最新损失估算数据,如果 “南海海槽特大地震” 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可能超过 292 万亿日元,这一数字相较于 2013 年得出的估算值(约 220 万亿日元)大幅上升。在人员伤亡方面,至多或导致 29.8 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将是 2011 年 “3・11 日本地震” 死亡人数(1.59 万人)的 18.7 倍。并且,在可能丧生的 29.8 万人中,预计或有 21.5 万人是死于地震引发的海啸。专家会议也指出,面对如此严峻的潜在灾害,仅依靠传统的行政主导对策已达到极限,每一位日本国民都需要积极参与到住宅抗震加固以及迅速避难行动当中。

为了应对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日本政府也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日本政府重新审视了 2014 年制定的《南海海槽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基本计划》,并设定了新的减灾目标。例如,希望在未来 10 年内将预估死亡人数减少 80%,将完全损毁或烧毁的建筑物数量减少 50%。具体措施包括加速建设海岸堤防、高地避难所,大力推广建筑抗震改造,定期组织跨区域疏散演练等。同时,也呼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灾准备,如固定家具、储备 3 天的应急物资(水、食物、药品等),熟悉避难路线等。并且,民众可通过日本气象厅多语言官网或官方 APP(如 “紧急地震速报”)及时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尽管目前日本尚未迎来南海海槽大地震,但从概率预测以及历史经验来看,这一潜在灾害的威胁始终存在,且风险正逐渐逼近。对于日本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全民的防灾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完善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对于周边国家,同样需要保持关注,提前做好应对可能波及的海啸等次生灾害的准备。毕竟,在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