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豪门恩怨浮出水面:同父异母弟妹的信托诉讼
2025年7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仅10个月,一场围绕其百亿资产的遗产争夺战骤然升级。宗庆后与美国籍妻子杜建英所育的三名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以下简称“三兄妹”),在香港和杭州两地同步提起诉讼,要求继承父亲生前承诺设立的各7亿美元信托基金,并阻止现任掌舵人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资金。
这场诉讼撕开了娃哈哈家族的隐秘一角。公开资料显示,三兄妹的母亲杜建英曾是娃哈哈早期核心高管,深度参与公司国际化业务。而宗馥莉作为宗庆后与发妻施幼珍的独女,此前被视为唯一的继承人。如今,随着三兄妹的现身,娃哈哈的控制权之争已从企业内部权力博弈,演变为家族内部的跨国法律战。
二、影子公司与平行体系:宗庆后的商业遗产与隐患
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以“体外循环”模式著称。为规避政策风险并强化控制权,他通过平行公司体系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网络。例如,宏胜饮料集团作为宗馥莉控制的离岸公司,虽与娃哈哈集团无直接股权关联,却长期承担其核心产品的代工业务,年营收达百亿规模,相当于娃哈哈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这种模式在宗庆后生前有效维护了家族对资产的实际控制,但也埋下了隐患。如今,杜建英及其子女通过杜建英控制的荣泰企业有限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间接持有沈阳、南京等多家娃哈哈地方子公司60%以上的股权。而宗馥莉则通过突然更换法定代表人、将产线转入宏胜体系等手段,逐步削弱杜建英阵营的影响力。
三、权力洗牌:从股权变更到管理层换血
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的股权结构成为争夺焦点。尽管宗馥莉在父亲去世一个月后接手其29.4%的股份,但娃哈哈集团仍保持“国资(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的三角结构。然而,杜建英通过三捷投资(持有杭州萧山宏盛食品有限公司股份)及荣泰企业有限公司,实际上掌控了部分核心子公司。
更激烈的博弈发生在管理层。2024年8月,宗庆后时代的元老张晖、吴建林等集体退出董事席位,取而代之的是祝丽丹、严学峰等宏胜系高管。与此同时,娃哈哈全国18条产线关停,员工被要求转签宏胜劳动合同,引发内部不满。这一系列动作被外界视为宗馥莉“去娃哈哈化”的关键布局——通过宏胜集团重构业务体系,逐步将娃哈哈的核心资产转移至自己可控的平行系统中。
四、商标之争与品牌分裂风险
2025年初,媒体曝出娃哈哈集团试图转让“娃哈哈”商标未果。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宗馥莉与杜建英阵营对品牌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若商标最终归属于娃哈哈集团(国资+宗馥莉主导),杜建英家族可能面临品牌使用权受限的困境;反之,若商标被转移至宏胜系,娃哈哈的品牌价值或将因内部分裂而受损。
更严峻的是,市场已出现对娃哈哈品牌未来的担忧。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正不断挤压传统饮料企业的生存空间。内斗若持续升级,可能导致渠道资源分散、供应链效率下降,甚至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五、宗馥莉的“乾坤挪移”:复制还是颠覆?
面对指控,宗馥莉并未被动防守。她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否认三兄妹的诉求,另一方面加速推动宏胜系的扩张。从代工厂切换到供应链金融,从销售公司布局到跨区域市场整合,宏胜正在复制宗庆后当年的“体外循环”模式,但方向却截然不同——宗庆后用平行公司抵御外资控股,宗馥莉则试图通过这一模式完成对娃哈哈的“反向控制”。
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它可能彻底撕裂娃哈哈的统一性。若宏胜系与娃哈哈集团长期并行,不仅会导致资源内耗,还可能让这个民族品牌陷入“两个娃哈哈”的尴尬境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宗馥莉的布局更像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时间站在自己这边。”
六、未来走向:和解还是分裂?
目前,遗产纠纷已从香港法院蔓延至杭州本土诉讼,三兄妹要求确认对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的继承权,一旦胜诉,股权结构将从“国资+宗馥莉+职工持股会”变为“国资+多子女分割”,进一步加剧权力分散。
对于娃哈哈而言,这场内斗的结局可能有三:
- 宗馥莉全面胜出:通过法律与资本手段整合宏胜与娃哈哈体系,确立绝对控制权;
- 杜建英家族分得权益:三兄妹获得部分信托资产及股权,形成家族共治格局;
- 品牌分裂:双方长期僵持导致资源分散,娃哈哈市场竞争力被竞争对手蚕食。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百亿遗产之争已超越家族恩怨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民营企业传承困境的典型案例。当“创一代”谢幕,“二代”接班人与同父异母兄弟姐妹的博弈,终将决定这个民族饮料巨头的命运——是涅槃重生,还是在内耗中走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