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店长”现象走红:情绪消费驱动下的品牌营销新玩法与潜在风险


一、现象:从明星到素人,”一日店长”成品牌营销标配

近期,快时尚品牌W.Management(WM)北京首店开业期间推出的”一日店长”活动引发热议。网红店长与粉丝互动、高颜值员工服务、社交平台话题发酵,共同造就了门店的”开门红”。这一模式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在时尚、茶饮、书店等领域的快速渗透,折射出情绪消费时代的营销新趋势。

1. 时尚品牌:高颜值+粉丝经济
WM通过”一日店长”活动,将网红博主转化为线下流量入口。此前,意大利品牌Brandy Melville、本土潮牌BASEMENT FG等均借此提升话题度。品牌方看中的是网红的粉丝黏性与场景化传播能力——消费者为打卡合照而消费,自发分享进一步放大声量。

2. 茶饮快闪:跨界联名制造爆点
Jellycat邀请宋雨琦、喜茶联动樊振东、香飘飘招募”制茶弟弟”,均以明星或素人店长为核心,结合产品体验(如手工打包、颠球互动)形成社交货币。香飘飘杭州快闪店甚至通过”男团摇茶”话题,实现电商平台新品成交环比增长58.6%。

3. 素人参与:深度体验破圈层
上海”2040书店”允许读者担任店长,北京apm与泡泡玛特合作推出”店长加冕礼”,将消费者转化为品牌共建者。这种模式模糊了顾客与运营者的边界,强化情感联结。


二、逻辑:情绪消费与三方共赢的化学反应

“一日店长”的火爆,本质是品牌对Z世代消费心理的精准捕捉:

1. 消费者:从”买商品”到”买体验”
惊蛰研究所指出,当代年轻人更愿为情绪价值付费。”一日店长”通过沉浸式互动(如合照、抽奖、手工参与)满足社交炫耀、身份认同需求,甚至衍生出”追店长”亚文化。

2. 品牌:低成本撬动高传播
相较于传统广告,邀请网红或素人店长的成本更低,但能借助粉丝圈层实现精准引流。WM通过前期小红书预热、线下排队造势,将开业热度转化为长期话题。

3. 达人/KOL:商业价值延伸
网红通过担任店长拓展变现渠道,同时强化个人IP与品牌的关联性。例如,林里柠檬茶借周柯宇实现抖音GMV破百万,达成品牌与达人的双赢。


三、隐忧:热度背后的可持续性与体验风险

尽管”一日店长”模式红利显著,但其长期发展仍面临挑战:

1. 同质化严重,体验疲劳
当前活动多聚焦于”收银互动+签售”,缺乏创新易导致审美疲劳。若品牌频繁复制同类活动,可能引发消费者厌倦。

2. 粉丝经济泡沫与品牌形象风险
过度依赖流量可能导致普通顾客体验下降(如排队时间过长),甚至因网红言行翻车波及品牌。香飘飘”制茶弟弟”招聘要求被质疑”外貌歧视”,即暴露了筛选标准的社会争议。

3. 长期转化效果待验证
短期爆发的客流未必能转化为复购率。品牌需配套会员体系或产品创新,避免”昙花一现”。


四、未来: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沉淀的路径

为规避风险并延长生命周期,品牌可尝试以下策略:

1. 内容创新:从”颜值互动”到”知识赋能”
例如,书店店长可策划读书会,茶饮店长讲解原料知识,将娱乐化体验升级为价值输出。

2. 技术赋能:AR/VR增强参与感
通过虚拟店长、元宇宙快闪店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吸引无法到场的粉丝。

3. 数据沉淀: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
利用活动收集用户偏好数据,后续推送个性化优惠,提升复购率。


结语
“一日店长”是情绪消费时代品牌营销的缩影,其成功依赖于对社会情绪的敏锐洞察。然而,唯有平衡流量与体验、短期爆款与长期价值,才能避免从”现象级创新”沦为”一次性快闪”。未来,能否将热度转化为品牌资产,将是检验这一模式生命力的关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