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疯狂星期六”,还能火多久?

这个三伏天点外卖,0 元奶茶喝到饱,40 度高温里美团淘宝杀疯了。2025 年 7 月连续三个周六,满 25 减 24 券像撒传单,沪上阿姨 1 分钱喝到撑,骑手日赚 1700 块冲上热搜。可店员摇奶茶摇到手抽筋,小商家倒贴钱做买卖,这波羊毛薅得人心里发虚。美团 “0 元购” 对上淘宝 “188 元大包”,表面看消费者赢麻了。但翻翻后台就露馅:奶茶店单日爆 3000 单,实际每杯利润压到几毛钱。更惨的是夫妻店,硬跟补贴亏本接单,关外卖通道反被平台限流。

40 度高温跑单,配送费翻三倍才撑起日入 1700 的神话。可周一补贴一停,单量价码直接腰斩。老骑手都懂:撒钱时新人挤破头,等潮退了全是抢单内耗。现在群里都在传,跑坏两辆电瓶车也挣不回本。平台烧钱更凶残。美团月砸 200 亿死守地盘,淘宝 500 亿专项投入像填无底洞。有意思的是京东:不搞 “满减” 噱头,专攻品质商家 “零佣金”,小龙虾订单偷偷涨三成。资本早用脚投票 —— 三大平台股价连跌三周,摆明不信这套能长久。

明眼人都看出门道:美团淘宝互撕像掰手腕,实际在抢 “半小时送达” 的零售命脉。饿了么联动淘宝搞 “万物到家”,连上门喂猫都包了;美团强推超市百货即时送,连药房订单都翻倍。这场面哪是外卖战?分明是万亿零售市场生死局。

巨头的疯狂补贴

在经历过上一个 “奶茶疯狂折扣” 战之后,最近外卖大战的战局并没有熄火的趋势,反而不断升级渐趋白热化。最近,当大众已经熟悉 8 元奶茶满减券后,“0 元购” 又成了新常态,很多人表示梦回穿越到外卖平台刚兴起的时候。

7 月 11 日晚,外卖 “疯狂星期六” 再次上演,美团外卖发布微博表示:“周六,快乐继续。” 于是周末外卖战正式开打,美团 “0 元购” 对阵淘宝闪购 “38 减 18.8”。用户一早醒来打开美团 APP,便会跳出 “0 元外卖” 的宣传页面。点击领券后,即可收到瑞幸咖啡、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商家的饮品兑换券。若到店自取,该订单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 0 元带走,如果选择外卖配送,则需支付一定配送费用,通常价格不超过 5 元。美团上线了 “1 分钱起” 抢购奶茶外卖、以及 “冰镇爆品 1 分钱起”、“大牌自取 1.68 元起” 等活动。页面上一杯沪上阿姨的茉莉奶绿中杯,只需要 1 分钱。

淘宝闪购也没闲着,打出 “超级星期六” 的口号,释放 188 元大券包,宣称 “1 天 5 顿我全包”。不少用户都基本上拿到了多张 “满 18.8 减 18.8”、“满 28.8 减 18.8” 的大额券。据界面新闻,7 月 12 日一早,一名外卖员介绍,由于淘宝闪购放出了大额减免券,商家从早上开始便订单爆满,出餐时间比平时慢了不少。很快,“外卖大战” 词条已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淘宝闪购” 和 “美团免单” 也进入热搜前 10。

就在 7 月 12 日,多个外卖平台都对补贴活动进行了升级。淘宝闪购官方 12 日一早宣布 “周六吃点好的,‘超级星期六’188 元大券包,五顿我全包”。淘宝闪购上发出多张满减力度不等的大额优惠券,活动主页上显示:大牌 1.9 元起,1 件即送。京东外卖则发文:《一口价 16.18!每晚 10 万份!京东外卖请全国用户吃品质小龙虾》。美团 APP 开屏后就跳出 “0 元外卖已到账” 的超大图标,点击后账号内便已收到系统发放的零元外卖兑换券,包含配送和自提两种。其中瑞幸咖啡、蜜雪冰城、古茗等为 “0 元购” 高频出现的品牌。

12 日上午 10 点左右,不少茶饮店的派单号已经排至四位数,若当时进行点单则需等待超过 1 个小时。有瑞幸员工向媒体透露,由于免单券仅限部分品类,因此门店已经提前进行备料和准备。不止免费奶茶,巴比馒头、曼玲粥铺等不少连锁餐饮品牌也成为 “0 元购” 目标。

狂欢背后的暗流

2025 年的外卖补贴大战,其实从 4 月份就开始了。4 月 11 日,京东外卖宣布启动 “百亿补贴”。4 月 30 日,饿了么宣布正式开启第一波 “饿补超百亿”,并上线了「超百亿」搜索入口。三个月后,大厂的补贴动作更加激进。7 月 2 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 500 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未来 12 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带来优惠。7 月 7 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 8000 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 1300 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 2 亿。

相对 4 月份的外卖补贴大战,美团同样更为高调和激进,向用户推送了大批优惠券的同时,晚间还在内网连续两次发布日订单数峰值。截至 7 月 5 日 22 时 54 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 1.2 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 1 亿单。王兴曾经明确说过,美团将会 “不惜一切” 胜出,尽力捍卫市场份额。京东也不甘落后。7 月 8 日,京东外卖宣布,再次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平台上线 4 个月,已有近 200 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销量破百万。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此前两个月活跃用户数都有环比下降的淘宝、京东、美团 App,自今年 3 月以来,均呈现了较高比例的同比和环比增长,特别是京东,4—6 月的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达到了双位数。目前看来大厂都亮出了不少亮眼的战报。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外卖大战,谁能笑到最后?

高盛曾预计有三种结局。结局一是美团成功守擂,这是高盛的基准预测,也是概率最大的情景。美团拿下了这场外卖战争的胜利。按照单量计算,外卖的市场份额为美团 55%,饿了么 35%,京东 10%。结局二是阿里美团双寡头。在第二种结局推演中,阿里将会后来居上,和美团形成双强的格局。外卖市场份额为美团 45%,饿了么 45%,京东 10%。最终,美团的利润会进一步下滑,饿了么短期亏损长期有机会盈亏平衡,京东在竞争中难形成规模效应。结局三则是三足鼎立,京东突围第三种结局,京东终于突围成功了,上桌了。在订单量上,外卖市场份额上美团占比 50%,饿了么占比 30%,京东占比 20%。京东最先开启了外卖大战,但是没想到后续阿里推动饿了么又加入战场了,招来了强劲的对手。

最后究竟是哪种结果还不确定,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美团、京东、阿里的这场外卖大战已经烧了不少钱,未来也一定会给三家公司业绩利润带来一定的影响。高盛预测,仅 2025Q2 这三家在外卖领域的投入就达到 250 亿元,同时在 202507-202606 的这 12 个月内,饿了么外卖业务会亏损 410 亿元,京东亏损 260 亿元,美团 EBIT 减少 250 亿元。

商家、骑手与消费者的困境

很多人都想知道,外卖薅羊毛大战,到底还能薅多久?至少目前摆在眼前的,对于商家而言,意味着不小的负担。有汉堡店的老板无奈表示:“单笔利润薄了,但单量翻倍,只能薄利多销”。利润上看,虽然销量更容易爆单,但能否长期参与平台的补贴战还是未知数。

骑手无疑也是用血汗换高薪。成都骑手小石单日狂送 200 单收入破千,但代价是高温下连续工作 16 小时,高温下高强度配送引发健康担忧。

对于消费者则是羊毛与暗坑并存。看起来的确是赚了,有薅羊毛的高手动用 8 个平台账号省下百元,但部分用户发现,一些平台的 0 元券可选商品不少都局限在 10 元以下低价饮品。部分商家甚至被曝 “清库存”“降品质”。

官方对此的态度也比较重要。5 月市场监管总局已约谈平台,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其实官方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种信号:平台竞争的心太急了,一旦过于追求单量规模的快速扩张,并强制要求商户低价,疏于审查新增商户的资质和情况,就很容易出现乱象。

不得不说,在当前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格局中,补贴持续多久不知道,但能够长久走下去的还是比拼差异化服务能力。比如淘宝闪购入口 + 饿了么供应链,用 AI 优化配送等动作,让阿里的用户享受更丰富的消费生态,减少选择成本,美团依托本地生活全链条搞出 “浣熊食堂”,京东强化物流一体化,竞争核心转向资源整合效率。

总之,外卖大战已从用户补贴的表层竞争,深入至骑手保障、算法透明、即时零售生态的立体博弈。长期则需破解 “用户低价依赖 – 商家利润薄 – 骑手高负荷” 的三角困局,方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大厂这场以 “即时零售” 为名的战争,暴露出中国零售业转型期的勃勃野心。市场的估值模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只有当即时零售规模整体突破更高水平,今天的烧钱才称得上战略。

有店长算过账:平台每单贴 20 块,按目前单量日烧两亿。照这么搞,顶多再疯两个月。等消费者养成 “三天点五次” 的习惯,补贴缩水是分分钟的事。到时候奶茶恢复原价,囤了 30 杯的网友怕是要喝到糖尿病。平台亏狠了就涨佣金,商家只能偷加打包费,最后全摊在订单价里。上周杭州有寿司店,满减后每单利润八毛,纯粹给骑手打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