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 “红色尖叫” 溢价超 9 倍,情怀还是智商税?

在饮料的江湖中,能凭借 “难喝” 之名而声名远扬的,农夫山泉的 “红色尖叫” 必定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近期这一曾被众多消费者嫌弃的饮料,却在二手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狂热的浪潮,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临期饮料价格飙升,溢价幅度惊人

近日,不少网友惊奇地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部分商家正在售卖即将过期的 “红色尖叫” 饮料,其标价高得离谱,在 48 元至 88 元一瓶之间。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的零售市场中,一瓶尖叫的售价仅为 5 元左右。如此一来,经过简单的计算便可得知,一瓶 “红色尖叫” 的溢价幅度竟然超过了 9 倍之多。

从商家挂出的售卖信息中可以了解到,这批 “红色尖叫” 的生产日期大多在 2024 年 7 月 31 日前后,其保质期为 12 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即将到达保质期限。按理说,临期的商品通常会进行降价促销,以尽快售出避免过期报废的损失,但 “红色尖叫” 却反其道而行之,价格不降反升,令人费解。

部分商家在商品标注上大做文章,诸如 “最后 8 瓶”“绝版收藏”“喝一瓶少一瓶” 等极具煽动性的词汇频繁出现,试图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消费者为所谓的情怀慷慨解囊。有卖家明确表示,这批货是去年尖叫品牌 20 周年的复刻版,生产日期为 2024 年 7 月 31 日,现在如果不喝,马上就要过期了。

独特口味曾遭吐槽,多次上榜 “最难喝”

“红色尖叫” 自 2004 年诞生以来,就因其独特到有些诡异的口味,屡次遭受消费者的吐槽。它的配方中包含了人参粉和淡竹叶,这一组合被不少消费者形容为 “腐烂草根味”,甚至还有人直呼其味道如同 “抹布水” 一般难以入口。在各类 “难喝饮料排行榜” 中,“红色尖叫” 常常赫然在列,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口中 “难以言说的痛”。

2024 年 9 月,农夫山泉为了庆祝尖叫品牌诞生 20 周年,推出了限量复刻的 1 万箱红色尖叫,每箱装有 15 瓶,售价为 75 元,单瓶价格依旧保持在 5 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批复刻版的红色尖叫在上线仅仅 3 天之后,便被抢购一空,同时还成功登顶天猫功能饮料新品榜的 TOP1。不过,在这短暂的回归之后,红色尖叫再次停产,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二手市场背后的商业套路

在二手平台上,这些高价售卖 “红色尖叫” 的商家,背后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据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是专门囤积临期商品的 “黄牛党”。这些 “黄牛” 们以极低的价格,大约 1 – 2 元一瓶的成本,从经销商处收购临近保质期的 “红色尖叫” 库存。随后,他们便在电商平台上以 48 – 88 元的高价转手卖出,其利润率之高,令人咋舌。

商家们深谙消费者的心理,他们巧妙地将 “临期” 这一原本不利的因素,包装成了产品的 “稀缺性” 卖点。在商品描述中,他们频繁使用 “最后 30 天保质期”“全网只剩 100 瓶” 等极具紧迫感的话术,试图营造出一种 “现在不买就永远错过” 的焦虑氛围,以此来刺激消费者冲动购买。甚至还有商家为普通的瓶装 “红色尖叫” 配上了限量木盒和所谓的 “青春纪念册”,将整套包装标价 299 元出售,其营销手段之高明,堪比奢侈品行业。

然而,事实上,“红色尖叫” 并没有真正停产。农夫山泉官方客服表示,该产品去年曾短暂复出销售,目前线上渠道虽已下架,但在线下超市偶尔还是能够见到其身影,只不过由于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所以它的市场存在感较低。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将普通的临期商品包装成了 “绝版珍藏”,以此来获取高额利润。

消费者为情怀买单,背后隐藏风险

那么,究竟是谁在为这高价的 “红色尖叫” 买单呢?从购买者的反馈来看,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出于情怀因素。对于 80、90 后来说,“红色尖叫” 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购买它成为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即便它的味道依旧让人难以恭维,但在情怀的加持下,消费者似乎愿意忽略这一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禀赋效应” 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物品被贴上 “限量”“绝版” 等标签时,人们往往会高估其价值,觉得拥有它便能彰显自己的独特品味。此外,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晒出高价购买的 “红色尖叫” 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仿佛在向他人宣告 “我拥有别人难以获得的童年回忆”,使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 “社交货币”。

但这种消费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风险。首先,购买临期食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一旦饮用后出现身体不适,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消费者花费数倍于正常价格的金钱购买所谓的 “情怀”,实则可能是落入了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之中。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心理与猎奇心态,将临期商品包装成 “时代纪念品”,而消费者在冲动消费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所购买的不过是一瓶即将过期且味道依旧糟糕的饮料。

理性看待情怀消费,莫让回忆被过度消费

“红色尖叫” 在二手市场的火爆,反映出当下消费市场的一种怪象。情怀消费本身无可厚非,它是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但当情怀被商家过度利用,成为一种高价收割消费者的手段时,我们就需要保持警惕了。

消费者在面对此类消费诱惑时,应当保持理性,仔细思考自己的购买行为是否真正值得。对于那些真正喜爱 “红色尖叫” 的消费者来说,完全可以在超市等正规渠道以正常价格购买到新鲜的产品,无需盲目追逐高价的临期商品。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青春的回忆并非仅仅装在一瓶饮料之中,真正珍贵的回忆是那些与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是藏在心中的那份温暖与感动,而不是被商家包装成商品售卖的 “情怀”。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消费时代,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左右,理性看待情怀消费,莫让自己的回忆成为商家肆意收割的 “韭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