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无人驾驶赛道的新战场
2025年7月,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巨头——特斯拉与谷歌旗下Waymo,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地盘争夺战”。这场竞争的核心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的地理围栏扩展,即允许无人驾驶车辆运营的特定区域范围。短短一个月内,双方多次调整服务边界,从最初的试探性扩张到如今针锋相对的”领地蚕食”,不仅折射出技术落地的紧迫性,更将消费者推向了无人驾驶时代的前沿。

奥斯汀成”角斗场”:特斯拉与Waymo的攻防战
1. 特斯拉的”挑衅式”扩张
7月中旬,特斯拉在奥斯汀的Robotaxi地理围栏面积已从初期的30平方英里(约77.7平方公里)迅速扩展至42平方英里(约108.8平方公里),首次超越Waymo的37平方英里(约95.8平方公里)。这一动作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战略挑衅”——新增区域覆盖了奥斯汀市中心及周边高频出行地段,且地理围栏边界形状被无人机拍摄发现刻意贴近Waymo原有服务区边缘,形成”贴身紧逼”态势。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斯拉选择在Waymo宣布扩大覆盖范围后不到一周便再度出手。据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附近的观察者乔·特格迈尔透露,特斯拉的验证车辆已现身奥斯汀市中心以西的大理石瀑布地区。若该区域被纳入地理围栏,特斯拉的服务面积将再增数十平方公里,形成对Waymo的”包抄”之势。
2. Waymo的强势反扑
面对特斯拉的凌厉攻势,Waymo迅速以更大规模的扩张回击。其最新版地理围栏覆盖了奥斯汀市区近90平方英里(约233.1平方公里)的范围,几乎翻倍于特斯拉当前面积,相当于将服务网络延伸至城市边缘的科技园区与住宅区。Waymo发言人虽未直接提及竞争对手,但强调”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是核心目标”,暗示扩张旨在满足用户跨区域出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Waymo自2025年3月便在奥斯汀启动公开运营,比特斯拉早了近三个月。其凭借母公司谷歌的地图数据与AI算法积累,在复杂路况处理(如施工路段绕行、突发事故避让)上仍保持技术优势。然而,特斯拉依托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快速迭代能力,正通过高频次小范围测试逐步缩小差距。
暗潮涌动的”地盘逻辑”
1. 政策红利与先行者优势
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目前唯一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全无人状态(无安全员)**下运营载客服务的地区,这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政府为吸引科技公司投资,提供了税收减免与测试许可绿色通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奥斯汀将成为特斯拉Robotaxi全球化的模板。”
2. 技术路线的分野
- 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摄像头+神经网络),依赖海量真实道路数据训练FSD系统。其Robotaxi车型或为改装后的Model Y/3,成本更低但依赖用户信任度。
- Waymo:采用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路线,硬件成本高昂但环境感知精度更高。其车队以捷豹I-PACE等定制车型为主,主打高端安全牌。
此次争夺战中,特斯拉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边缘区域测试再向核心区渗透),试图以灵活迭代打破Waymo的技术壁垒;而Waymo则凭借成熟系统的稳定性,优先抢占高需求密度区域。
消费者受益:竞争加速行业成熟
尽管双方未公开承认”针对对手扩张”,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必经阶段。对用户而言,竞争带来三重利好:
- 服务覆盖更广:奥斯汀居民未来可在近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呼叫无人出租车,通勤效率显著提升;
- 价格战潜在可能:为争夺市场份额,两家企业或推出优惠套餐(如Waymo已提供首次乘车免费);
- 技术迭代加速:高频次实测数据推动算法优化,预计2026年前后事故率将进一步下降。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两家头部企业在一个城市展开巷战时,往往意味着技术拐点临近。”
全球棋局:奥斯汀只是第一站
特斯拉已将Robotaxi扩展计划提上日程,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等政策友好型城市进入候选名单。Waymo则瞄准纽约、旧金山等人口密集区,试图巩固其”技术标杆”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玩家(如百度Apollo、小马智行)及传统车企(通用Cruise)亦在加速布局。未来三年内,全球或形成”多极竞争”格局,而奥斯汀的较量或将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参考。
结语:无人驾驶的未来已来
特斯拉与Waymo在奥斯汀的”地盘战”,既是商业利益的直接碰撞,也是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比拼。对行业而言,这种竞争将倒逼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升级与公众认知提升。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无人出租车开始为抢夺乘客而‘打仗’时,真正的变革已悄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