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女驻唱歌手因脑血管破裂去世,生前患糖尿病 4 年

7 月 23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90 后驻唱女歌手余文丽因脑血管破裂,经抢救无效去世。这位年轻的歌手,生前与糖尿病顽强抗争了 4 年,甚至接受了长达 4 年的透析治疗,却最终没能战胜病魔,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本应灿烂的年纪。

据知情人士透露,余文丽的病情恶化源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部血管破裂。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依旧无力回天。她的离世,让众多关注她的歌迷和网友感到惋惜。有网友发视频悼念,感慨她 “透析 4 年,没结婚,没孩子,就这样离开了”。此前,余文丽自己也曾发文透露,母亲曾提出要换肾给她,可她不想让母亲承受同样的痛苦,那句 “我不想她步我的后尘”,让人看到了她在病痛中仍有的坚强与对母亲的爱。

余文丽的遭遇,将糖尿病与脑血管破裂这两种病症之间的关联再次摆在公众面前。糖尿病,作为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看似只是血糖问题,但实际上,它如同一个隐藏在身体内部的 “定时炸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引发脑血管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糖会悄无声息地破坏血管内皮,使血管内壁不再光滑,为动脉粥样硬化埋下伏笔。随着时间推移,血管弹性逐渐降低,脆性却不断增加,就像老化的橡胶管,变得脆弱易破,一旦受到血压波动等刺激,脑血管就可能发生破裂。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脑血管破裂的风险。

同时,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堪称 “致命组合”,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这种病变后的血管,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犹如不堪重负的堤坝,极易决堤,也就是发生破裂出血。有数据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破裂的概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数倍。

另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体内血糖代谢紊乱,往往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血脂代谢也出现问题,出现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情况。这些异常升高的血脂,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重血管的病变程度,使得脑血管破裂的隐患愈发严重。而且,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分含量高,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可能导致血管内压力失衡,最终引发血管破裂出血。

肥胖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既是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又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密切相关。肥胖人群的身体代谢负担较重,体内激素水平和代谢环境容易失衡,这无疑增加了脑溢血的发病几率。同时,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它可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进一步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居高不下。

吸烟、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中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雪上加霜”。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血压波动,加重血管负担;缺乏运动使得身体代谢减缓,不利于血糖控制;不合理饮食可能导致血糖、血脂进一步升高;长期熬夜则打乱身体正常的生物钟和代谢节律,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

为了预防糖尿病引发的脑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定期监测血糖是第一步,通过开展自我血糖监测,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血糖。饮食调节也不容忽视,要做到平衡膳食,遵循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的原则。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单糖和双糖食物的摄入,增加高膳食纤维饮食,这些饮食习惯的调整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同时,控制血压和血脂也非常关键。对于高血压,可通过药物治疗,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情况时,血压控制要求往往更为严格。控制血脂方面,可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脑血管破裂的风险。此外,戒烟、戒酒,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周至少进行 3 至 4 次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都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状况,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余文丽的离世,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其并发症的忽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持续。希望通过她的经历,能让更多人重视糖尿病的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防患于未然,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为您推荐